胶东花饽饽,鱼跃花间寿桃映,美味视觉盛宴三重礼

胶东花饽饽是山东胶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以其造型精美、寓意吉祥而著称。这种饽饽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制作,其形状多样,寓意丰富,其中包含鱼、花、寿桃等元素,象征着年年有余、生活美满和长寿安康。
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年年有余”,代表着富足和丰收;花通常代表美丽和繁荣;而寿桃则是长寿的象征,寓意着健康和长寿。这些元素在胶东花饽饽中的巧妙结合,不仅让人欣赏到其精美的外观,也体现了制作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胶东花饽饽的制作工艺讲究,通常需要经过揉面、醒面、塑形、上色等步骤。成品饽饽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品尝时,其口感松软,味道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美食不仅让人垂涎三尺,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阅读延伸:有鱼、有花、有寿桃!胶东花饽饽好看又好吃,让人垂涎三尺

记者 韩虹丽 图片 张中 王鑫

工学一体,技能就业。7月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今天上午,2022年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宁市举行,全国各地同步开展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

威海展位上,胶东花饽饽让人垂涎三尺。

据悉,胶东花饽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习俗,流行于胶东地区文登一带。

“胶东花饽饽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各种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胶东花饽饽传承人林荣涛说。

2009年,“胶东花饽饽”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大力推进“花饽饽”制作技艺等“非遗”元素走进校园,走进专业,走向学生。将胶东花饽饽传承人林荣涛、于日芬直聘为面点专业兼职教师,开设了花饽饽大师工作室,建设花饽饽“非遗文化”展示中心,组建了“香饽饽”学生社团,通过社会采风、技能强化、作品展赛等活动,助推花饽饽文化深入人心。与威海益养德康有限公司、威海大地食品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探索成立“非遗现代学徒班”,促进花饽饽技艺传承专业化。

发布于 2025-06-29 00:15
收藏
1
上一篇:于日芬巧手“蒸”出村民幸福生活,花饽饽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下一篇:山东花饽饽,指尖上的面食,绽放花样年华的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