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吉他制造扬名四海,打造新时代“吉他名片”

湖南东安,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将吉他制作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了一张崭新的“名片”。
以下是湖南东安将吉他制作打造成新“名片”的几个方面:
1. "资源优势":湖南东安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如楠木、红木等,这些木材非常适合制作吉他。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吉他的品质。
2. "产业扶持":东安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吉他产业的发展。包括对吉他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以及提供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3. "品牌建设":东安吉他产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提升东安吉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与国内外知名吉他品牌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人才培养":东安吉他产业注重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开设吉他制作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吉他制作人才。此外,还举办各类吉他制作培训班,提高当地居民的制作技能。
5. "产业链延伸":东安吉他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吉他制作、销售到售后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还发展了吉他配件、吉他教学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
6. "文化交流":东安吉他

相关阅读延伸:湖南东安:把吉他做成一张新“名片”

在湖南省东安县一个两米见方的隔间内,榔头的敲击声与琴弦声此起彼伏。这就是吉他调音师李会敏的职场。

今年32岁的李会敏早年在广东一家吉他厂从事装配工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吉他调音。“我之前就很想学吉他,当时厂里办调音培训班,我就报了名。”李会敏说。

“一开始学习吉他调音很困难,因为要用手按弦,那时候手脱了几层皮,然后手上就开始起茧子。”李会敏告诉记者,除了手上的“折磨”,调音这份工作对耳朵也是考验,为了更好地判断吉他演奏出的音调是否准确,调音前需要将吉他连接音箱,音箱发出的声音在隔间内进一步被放大。

11月3日,在湖南省东安县经济开发区一家吉他生产企业,工人在给吉他调音。 新华社记者陈泽国 摄

如果发现音调有问题,李会敏就会拿起榔头、小刀,通过调节吉他琴枕高度等方法反复校准,每天可以给80把至100把吉他完成调音。李会敏说,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8年,很多经过她调音的吉他销售到海内外。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李会敏这样的吉他调音师从广东来到湖南省东安县,这与东安当地吉他产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在县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下,2017年年初我将广东的吉他生产线搬到东安,创办了东安第一家吉他企业。”湖南歌诺雅乐器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智明告诉记者,企业入驻东安县经济开发区白牙市工业园后,得到厂房租金减免、税收减免和一站式办证等政策帮扶,实现快速发展。

11月3日,在湖南省东安县经济开发区一家吉他生产企业,工人在检查吉他。 新华社记者陈泽国 摄

唐智明的企业入驻,吸引了其他3家吉他企业在东安县投资建厂。“我们4家吉他企业现在抱团发展,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今年预计年产20万把吉他,销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唐智明告诉记者。

“我们计划在5年内,再引进20家左右吉他生产企业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东安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廖祝春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以吉他产业园为依托,推动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把吉他产业打造成东安县一张新“名片”。(记者余春生、陈泽国)

发布于 2025-06-30 13:15
收藏
1
上一篇:从刺耳到悦耳,萨克斯音准修炼全攻略,掌握关键点,让音色如泣如诉! 下一篇:探索未来,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