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候听着音乐自己的脚就无意识地开始打拍子。难道真的有这么一种能够战胜理智,让人想要随拍而动的舞蹈节奏?这种节奏除了压倒理智,是否还跨越文化和语言?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去解开这个谜底。
针对这种“脚步轻拍”效应,博士生丹尼尔·卡麦隆(Daniel Cameron)在完成他在伦敦金史密斯大学的硕士学位时做过调查,并阐述了他的研究与我们随着节拍舞动的原因之间的联系。他以事实开篇:全世界的人似乎都会应音乐的节奏而动,不管是用类似舞蹈的复杂方式,还是类似鼓掌或轻拍他们的脚掌。但人们如何把这些行为分解成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命题呢?
他先引入一项名为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技术研究。这种技术是使用电磁场来产生一股电流,穿过人的头骨并刺激大脑中的目标区域。这项技术在2002年已做过研究,当时研究人员用TMS刺激大脑中用来控制脚踝肌肉的皮质区。当TMS产生的电流刺激控制脚踝肌肉的皮质区时,研究对象无意识地轻拍起他们的脚。
同时,可以测量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简单的说,就是测出了使肌肉开始运动的临界电信号。在这一研究中,刺激研究对象的大脑使他们移动脚踝的同时播放带有强节奏的音乐,因此,他们的脚在随音乐节奏摆动时会影响MEP值,或它们的肌肉能随着TMS的电刺激做出相应。
卡麦隆希望在这项研究中建立起音乐节奏和脚踝拍击MEP之间的联系,所以他在记录脚踝拍击电位时挑选了一些曲子,并同时按拍子用TMS刺激他们的大脑。研究中播放的最简单的曲子只是有着强弱拍子的调子,而更复杂的曲目则有现实中流行音乐的片段,譬如甲壳虫乐队的<A Day in the Life>和沙滩男孩的<Wouldn’t it Be Nice>,卡麦隆摘选了一首歌中的一段强节奏和几段不同的弱节奏来比较脚踝随音乐的反应。按着歌曲的节拍和调子的节奏,卡梅隆对研究对象的大脑进行相应的TMS脉冲刺激,并记录研究对象们脚踝轻拍的MEP反应。
研究结果发现,4个实验中有3个结果表明强节拍的调子会比弱节拍的曲调引起更为强烈的脚踝拍击MEP反应。这可能意味着音乐中的强节拍的确会使肌肉产生一种更为强烈的本能反映,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听音乐,脚就会不自主地打拍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