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的诠释者,交响乐知识系列第十篇——走进指挥家的艺术世界
乐曲的诠释者——交响乐知识系列之十
### 十、指挥家与交响乐团的关系
#### 1. 指挥家的角色
指挥家是交响乐团的灵魂,他们负责将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通过音乐传达给听众。以下是指挥家在交响乐团中的几个关键角色:
- "诠释作曲家的作品":指挥家需要深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风格和意图,并将其转化为生动的音乐表现。
- "协调乐团":指挥家负责协调不同乐器声部的演奏,确保音乐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 "传达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指挥家将音乐的情感传达给乐团成员,进而传递给听众。
#### 2. 指挥家的准备工作
为了成功地诠释乐曲,指挥家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研究乐谱":深入分析乐谱,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结构。
- "与乐团沟通":与乐团成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演奏习惯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 "排练":通过多次排练,调整乐队的音色、节奏和力度,确保音乐的整体效果。
#### 3. 指挥家的技巧
指挥家需要掌握以下技巧来有效地诠释乐曲:
- "肢体语言":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指挥家可以传达音乐的节奏、力度和情感。
- "音色控制":指挥家需要指导不同
相关阅读延伸:乐曲的诠释者——交响乐知识系列之十
(关注微信公号:行者手记3)
音乐会上,乐队始终面向观众,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几乎全程背对观众,直到一曲结束,才会面向观众。这就是指挥。乐队在倾情演奏,指挥家像在表演,他要使出浑身解数,调动乐队的情绪和状态。也有人对指挥在乐队的作用产生质疑:一个乐队,是否必须有指挥?没有了指挥,那些技艺高超的演奏员能否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曲目表达?一支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演一些比较熟的曲子,比如说进行曲类,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太乱,但是如果演奏交响乐,没有指挥一定会乱成一团糟。其实,乐队指挥的工作包含两部分——指导排练和指挥演出。观众看到的是指挥在舞台上演出时的辉煌时刻,但指挥真正的作用是排练,而演出大多时候是表演性的。可以说,排练才是指挥真正价值所在。作曲家用音符记录旋律,但把它呈现出来还有段距离。不同的指挥,不同的乐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一部交响曲如何演绎,首先取决于指挥对作品的理解。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是作品的诠释者和指导。指挥的乐谱和演奏员的乐谱不同,从它们的厚度就能看出区别。指挥的乐谱称之为总谱,集合了各声部的乐谱,演奏家只演奏独立声部的谱子,而指挥家则要同时要看十几行总谱。所以,那种弱智儿童指挥和政治家(如普京)指挥,都是作秀,不要信。他们能看懂总谱?糊弄鬼!指挥应该具备广博的音乐史、乐器知识,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熟悉各个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并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在自己脑子中活起来。指挥对乐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必须完全了若指掌,必须精确地判定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以及如何将乐谱上冷静的音符转为动人的激情。指挥需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排练时阐述给演奏员,并反复训练,让大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心协力来完成一首乐曲。有人把指挥比喻为足球队教练,但他要比足球教练更加重要,因为教练并不参与场上比赛,而指挥却是乐队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著名指挥卡拉扬。
也有的指挥家熟悉了总谱后,尽力脱谱指挥,比如卡拉扬。他说:“我指挥时之所以不用总谱部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你不可能不停地在看谱和听音两者之间换来换去。研读完一份曲谱之后,我便会把所看的东西抛诸脑后。因为看和听是相去甚远的两码事。”指挥必须精通各种乐器,按照自己的理解,最大程度展示乐器的声音特性。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指挥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演绎,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配器做出不同调整。比如,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来华演奏《我的祖国》,配器就做了调整,前奏过后,主旋律的第一小节由双簧管独奏,而一般中国乐团是弦乐合奏。而且,指挥在前奏过后,回身给了听众席一个互动手势,示意观众配合,而一般交响乐演出,需要听众保持安静的。那指挥是怎样传递信息,指挥乐队的节奏和调动情绪的呢?是指挥棒。指挥节奏短促、速度轻快轻巧、伶俐的音乐,多用腕部动作带动棒尖。表现浑厚、庄重、柔和较为舒展的音乐,多以整个臂部强有力地带动棒身,表现力度很强特别是短促的强音。也有些指挥家更喜欢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如小泽征尔,他从不用指挥棒,而是徒手,用手势和身体语言与乐队也与听众交流。
备注:此文为制作《交响乐知识微视》系列文字版。全系列25集。交响乐话题不够大众化,只要有人看,就继续发。
下一篇《乐曲的引领者》。
音乐会上,乐队始终面向观众,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几乎全程背对观众,直到一曲结束,才会面向观众。这就是指挥。乐队在倾情演奏,指挥家像在表演,他要使出浑身解数,调动乐队的情绪和状态。也有人对指挥在乐队的作用产生质疑:一个乐队,是否必须有指挥?没有了指挥,那些技艺高超的演奏员能否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曲目表达?一支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演一些比较熟的曲子,比如说进行曲类,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太乱,但是如果演奏交响乐,没有指挥一定会乱成一团糟。其实,乐队指挥的工作包含两部分——指导排练和指挥演出。观众看到的是指挥在舞台上演出时的辉煌时刻,但指挥真正的作用是排练,而演出大多时候是表演性的。可以说,排练才是指挥真正价值所在。作曲家用音符记录旋律,但把它呈现出来还有段距离。不同的指挥,不同的乐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一部交响曲如何演绎,首先取决于指挥对作品的理解。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是作品的诠释者和指导。指挥的乐谱和演奏员的乐谱不同,从它们的厚度就能看出区别。指挥的乐谱称之为总谱,集合了各声部的乐谱,演奏家只演奏独立声部的谱子,而指挥家则要同时要看十几行总谱。所以,那种弱智儿童指挥和政治家(如普京)指挥,都是作秀,不要信。他们能看懂总谱?糊弄鬼!指挥应该具备广博的音乐史、乐器知识,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熟悉各个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并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在自己脑子中活起来。指挥对乐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必须完全了若指掌,必须精确地判定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以及如何将乐谱上冷静的音符转为动人的激情。指挥需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排练时阐述给演奏员,并反复训练,让大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心协力来完成一首乐曲。有人把指挥比喻为足球队教练,但他要比足球教练更加重要,因为教练并不参与场上比赛,而指挥却是乐队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著名指挥卡拉扬。
也有的指挥家熟悉了总谱后,尽力脱谱指挥,比如卡拉扬。他说:“我指挥时之所以不用总谱部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你不可能不停地在看谱和听音两者之间换来换去。研读完一份曲谱之后,我便会把所看的东西抛诸脑后。因为看和听是相去甚远的两码事。”指挥必须精通各种乐器,按照自己的理解,最大程度展示乐器的声音特性。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指挥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演绎,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配器做出不同调整。比如,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来华演奏《我的祖国》,配器就做了调整,前奏过后,主旋律的第一小节由双簧管独奏,而一般中国乐团是弦乐合奏。而且,指挥在前奏过后,回身给了听众席一个互动手势,示意观众配合,而一般交响乐演出,需要听众保持安静的。那指挥是怎样传递信息,指挥乐队的节奏和调动情绪的呢?是指挥棒。指挥节奏短促、速度轻快轻巧、伶俐的音乐,多用腕部动作带动棒尖。表现浑厚、庄重、柔和较为舒展的音乐,多以整个臂部强有力地带动棒身,表现力度很强特别是短促的强音。也有些指挥家更喜欢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如小泽征尔,他从不用指挥棒,而是徒手,用手势和身体语言与乐队也与听众交流。
备注:此文为制作《交响乐知识微视》系列文字版。全系列25集。交响乐话题不够大众化,只要有人看,就继续发。
下一篇《乐曲的引领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