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声框架功能与结构
1. 首先确定作品的调式是自然大调或者小调、和声小调、民族调式等,以主和弦如C大调的C大三和弦为稳定中心,形成和声的起点和终点。在C大调中主和弦C、下属和弦F、属和弦G构成功能三角,遵循经典进行逻辑C→F→G→C。
2.利用和弦的功能属性主、下属、属规划进行,半终止式稳定到不稳定营造期待感C→G,完全终止式不稳定到强不稳定到稳定进行F→G→C。
3.避免平行五度、八度移动,编配和声中需避免这样的进行,现代流行歌曲中可适当放宽,但需注意声部平衡。
二、丰富和声色彩和弦扩展
1. 加入七和弦音或九和弦音来扩展和弦,在三和弦基础上叠加七度音或者九度音增加色彩层次,属七和弦G7比大三和弦更具张力,小七和弦Dm7适合营造柔和、朦胧的氛围流行音乐中常用Am7→Dm7→G→C。
2. 转位和弦通过和弦音的重新排列C/E、G/B,让低音线更流畅,避免单调的根音跳跃。低音可采用级进、跳进或半音移动,流行音乐中常见的连续八分音符级进增强节奏感。
3. 调外和弦与离调在主调中短暂进入近关系调C大调中插入G大调的D7和弦,即G大调的属和弦,形成短暂的属-主解决。借用和弦从平行调C大调借用C小调的和弦,bIII级和弦E♭大三和弦或同主音小调引入色彩性和弦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降六级和弦C大调中的A♭。
三、和声与旋律的配合
1. 为旋律配和弦的基本原则,旋律音尽量包含在和弦音中,优先匹配强拍和长时值音符的音。若旋律包含和弦外音(如经过音、辅助音),确保前后和弦的和声功能能自然衔接。旋律音为E(C大调的III级),可配C(T)、Am(vi)、Em(iii)等含E音的和弦,再根据前后功能选择。
2. 处理声部进行四部和声写作基础,高音(旋律)、中音、次中音、低音,确保各声部音域合理,避免声部交叉或超越乐器/人声极限。相邻和弦之间,声部尽量保持级进或小跳进,减少大跳带来的突兀感,从C和弦到F和弦,共同音C保留在中音声部。
四、音乐风格对和声的运用差异
1. 古典音乐 严格遵循功能和声体系,重视终止式、半音化和声减七和弦、增六和弦及声部对位。
2. 流行音乐常用卡农进行C→G→Am→F进行方式,偏好七和弦Cm7、G7和挂留和弦Csus2、Dsus4增加流行质感。
3. 爵士乐大量使用延伸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替代属七和弦用#11音替代11音避免小二度冲突、半音趋向II-V-I进行中的Dm7→G7→Cmaj7。
4. 民族音乐基于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构建和弦,避免小二度冲突,附加音和弦Cadd9模拟五声音阶色彩。
五、实践练习
1. 分析经典作品记录其和弦进行、转调方式及和声节奏,学习如何通过和声推动音乐情绪。
2. 尝试和声先行创作4小节循),再在其上编写旋律,或先有旋律后配和弦,对比两种方式的和声可能性。
3. 练习多声部和声写作,从简单的旋律配和弦开始,严格遵循传统和声规则避免平行五度、隐伏八度,培养对声部平衡的敏感度。
代老师教电子琴每日更新免费电子琴曲谱和乐理知识,小编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到读者电子琴、钢琴练习。电子琴、钢琴学习是一个不能日进则日退的十分辛苦的学习过程,今天的乐理分享结束啦,感谢读者的陪伴,小编也会陪伴读者度过以后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