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穿越80多年时光的红军军号,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一声穿越80多年时光的红军军号,仿佛还能唤醒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那嘹亮的号角声,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声军号,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见证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漫漫征途中,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跨过万水千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如今,这声军号穿越时空,传遍了神州大地,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它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这声军号,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

相关阅读延伸:一声穿越80多年时光的红军军号

新华社福州6月18日电 题:一声穿越80多年时光的红军军号

新华社记者陈弘毅、刘斐、梅常伟

听,军号!

一声嘹亮的军号,在福建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再次吹响。它穿越时空,把人们带回了8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的画面浮现眼前:吹号手昂然挺立,身边的战友前赴后继、奋勇拼杀,隆隆炮火声中,红旗插上了敌方阵地,工农武装的部队大获全胜。

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内,静静地躺着一册《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这本号谱,是一位红军失散司号员用一生守护下来的无价之宝。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标发说,这本军号谱详细记载着红军生活、训练、作战及部队番号、职务等340多首曲谱,堪称当年红军行军、作战的“密码本”。

1930年初,红四军从古田出发途经长汀时,年仅15岁的小青年罗广茂毅然告别父母,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个头不大,说话却中气很足。部队领导发现了罗广茂的特点后,把他调到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之后又送他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训练,罗广茂便掌握了所有军号的吹奏。

毕业时,部队领导把一本厚厚的红军军号谱郑重地交到罗广茂手中,说道:“小鬼,别小看这本军号谱,这可是红军的‘密码本’,你的责任可大了,要好好保护它啊!”

罗广茂听完,激动万分,“啪”地敬了个军礼:“首长放心,人在,号谱就在!”

回到红四军后,罗广茂被安排到朱德军长身边任司号员。随后,他在红十二军101团任司号员,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又调到红五军团43师师部当号长。1934年,罗广茂在福建连城作战时背部中枪负伤,被安置在当地群众家中养伤。

伤好后的罗广茂与队伍失去了联系。在白色恐怖中,为逃脱反动派的追捕,罗广茂躲进深山,但想起组织的嘱托,担心自己万一被抓,军用号谱落入敌人手里,于是悄悄潜回老家,将号谱交给母亲,并再三交待一定要妥善保管。母亲左思右想,将号谱用油纸包好,钉在家里谷仓底的木板上。

解放后,罗广茂想找回号谱,可时隔多年,母亲年事已高,早已想不起号谱的藏身之地。直到1974年,花甲之年的罗广茂在拆建家中谷仓时,发现了被油纸布包裹的号谱,顿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一位失散红军,40年的漫长等待,实现了当初的诺言“人在,号谱就在”。重获号谱后,罗广茂将其交给了组织,了却了一桩心愿,这本号谱也成为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如今,宁化县不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都会吹奏当年的红军军号曲谱。80多年过去,红军军号在红土地上响起,依旧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发布于 2025-07-03 17:14
收藏
1
上一篇:秘境血纹 第二十五章,极北冰渊,龙机诡阵之谜 下一篇:吉他质量鉴别指南之二,深入解析高端吉他选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