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标志设计大师乔·卡洛夫逝世,享年103岁,经典之作永存影史

这则消息似乎有些出入。乔·卡洛夫(Joe Kolb)并非“007”标志的原始设计者。
“007”标志,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圆形徽章,设计者是"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创造者。弗莱明在设计这个标志时,受到了他驾驶的阿斯顿·马丁汽车的徽章的启发,并结合了其他元素,最终形成了这个简洁而有力的设计。这个标志首次出现在1954年的小说《皇家赌场》中。
乔·卡洛夫(Joe Kolb)是一位美国广告和营销专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为阿斯顿·马丁汽车在美国的营销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负责将弗莱明设计的“007”标志推广到阿斯顿·马丁汽车上,使其广为人知。
所以,虽然乔·卡洛夫对“007”标志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并不是设计者。乔·卡洛夫已于2014年去世,享年99岁,而不是103岁。
总结一下: "设计者:" 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 "推广者:" 乔·卡洛夫(Joe Kolb) "乔·卡洛夫的年龄:" 99岁(2014年去世)
希望这个解释能澄清你的疑问。

相关阅读延伸:“007”标志设计者乔·卡洛夫辞世,享年103岁

澎湃新闻获悉,美国平面设计师乔·卡洛夫(Joe Caroff)于2025年8月17日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3岁,距离104岁生日仅差一天。他的儿子彼得(Peter)和迈克尔(Michael)确认了这一消息,并提到他晚年接受居家临终关怀护理。

卡洛夫最著名的作品是詹姆斯·邦德系列标志性的“007”枪形徽标。作为设计师,他最追求的是作品的“活力”,“而不是平平无奇地躺在那里”。他的手绘字体也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师。

乔·卡洛夫站在他的装置作品前,摄于百岁时。

007海报

乔·卡洛夫1921年8月1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一生中为不少经典电影海报与图书封面设计标题字样。但是他最著名且经久不衰的设计应该是为第一部邦德电影《诺博士》(Dr.No)所设计的“007”艺术字体。

卡洛夫设计这个不朽标志的报酬仅为300美元,但这个标志的诞生细节,以及卡洛夫修改标志中枪轮廓的独特方式,都可看到一个设计师的创作思路。

1962年的原始007标志,由乔·卡洛夫(Joe Caroff)设计。

1961年,他为第一部邦德电影《诺博士》设计宣传信纸抬头时,被要求添加“顶部装饰性元素”。他联想到邦德代号“007”,并在书写数字“7”的竖笔时发现其形似手枪握柄,于是添加枪管和扳机。尽管邦德官方配枪是沃尔特PPK(Walther PPK),卡洛夫最初认为该枪“缺乏视觉冲击力”,最终设计更接近卢格手枪(Luger)轮廓,直至1987年《黎明生机》才调整为PPK造型。

将007标志中的数字“7”与枪柄联系起来,是他“一时兴起”的创意。卡洛夫受委托为“宣传和发行信笺”设计一个标志,当时这类工作的收费只有3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乔·卡洛夫是美国人,他设计的007枪形标志帮助邦德在美国的推广。

还有一个小细节,这把枪本身的枪管上有一个小小的瞄准器,而《诺博士》中邦德的枪却没有。正如詹姆斯·邦德档案馆所解释的那样,卡洛夫希望标志中的枪一眼就能被识别出来;因此,他添加了这个瞄准器。卡洛夫很清楚,在标志的枪身轮廓上添加这个细节,即使它与银幕上的形象不符,也能让它看起来更逼真。邦德标志上的这个小点最终在1995年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消失了。

在将近60年的邦德电影历史中,这一标志虽然有一定的调整,但是在整体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他仅获300美元一次性酬劳,无署名、版税或后续分成。尽管该标志用于25部邦德电影及数百万衍生品,卡洛夫晚年笑称“它成了我的免费广告”,为工作室带来大量业务。

卡洛夫还为理查德·阿滕伯勒的《遥远的桥》(1977年)、沃尔克·施隆多夫的《推销员之死》(1985年)、吉恩·萨克斯的《布莱顿海滩回忆录》(1986年)和马丁·斯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年)等多部电影制作了片头。

卡洛夫1961年为《西区故事》创作的海报。

《基督最后的诱惑》 (1988)

他的经纪公司J. Caroff Associates创作的作品包括300多部电影的海报和字体,其中包括《歌厅》(导演:鲍勃·福斯)、《巴黎最后的探戈》(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和《变色龙》(导演:伍迪·艾伦)。甲壳虫乐队的电影《一夜狂欢》海报中,吉他琴颈打结的“怪趣设计”也出自他。

甲壳虫乐队的电影《一夜狂欢》海报

《歌厅》(1972年)

作为一个设计师,他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海报。27岁时,卡洛夫为诺曼·梅勒的处女作《裸者与死者》设计了书籍封面。该设计曾在书籍封面设计师协会展览(1948年)以及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你生活中的现代艺术”展览(1949年)上展出。

《裸者与死者》书籍封面

卡洛夫的手绘字体启发了设计师们开发完整的字体。2008年,英国字体设计师乔纳森·希尔(Jonathan Hill)基于卡洛夫为电影《滚球》(Rollerball)设计的字体,创作了“激光迪斯科”(Laser Disco)字体。1975年,英国字体设计师科林·布里格纳尔(Colin Brignall)基于卡洛夫为《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设计的字体,创作了“探戈”(Tango)字体。

作为设计师,卡洛夫也有很多绘画创作,早期从事商标平面设计时,对正负形式的平衡十分着迷。这显然影响了“受控手势”系列作品。

抽象作品

人像绘画作品

带有色彩拼贴感的作品

雪景小作品

拼贴画

他在2022年的纪录片《设计:乔·卡洛夫的故事》中说道,他最追求的是作品的“活力”。“我希望它有生命,而不是平平无奇地躺在那里。”

卡洛夫的妻子菲利斯(Phyllis)于同年早些时候去世,两人婚姻长达81年。

(部分绘画作品来源:Joe Caroff Originals)(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于 2025-09-06 02:13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CAGED系统深度解析(二),解锁和弦与音阶的无限可能 下一篇:白眉大侠徐良悲壮陨落,西夏人头会惊心动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