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吉他弹奏奇迹,引领音乐产业创造5000万产值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成就,但需要明确一点:"一把吉他本身并不能直接“弹”出5000万的产值。"
这里的“产值”通常指的是"产品价值"或"企业产值",而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产值。因此,这很可能指的是:
1. "一家吉他制造或销售企业的年产值/销售额达到5000万:" 这是最常见的理解。一家吉他公司,通过生产、销售吉他及其配件,累计或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人民币。这反映了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表现。 2. "一款特定吉他的极高价值:" 也许有一款极其稀有、由大师手工制作、使用了珍贵材料的限量版吉他,其"单品售价"就达到了5000万元。虽然这也可以算作“产值”,但通常我们说的“产值”更多是指批量生产或销售的总额。 3. "某个吉他品牌或项目在特定时期内的产值:" 可能是一个吉他品牌,或者某个以吉他为核心的产品线(比如吉他相关的教学、培训、演出、周边产品等),在一年或一个评估周期内的总产值达到了5000万。
"要理解这5000万产值是如何实现的,需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是企业产值:" "规模生产:" 公司生产了大量的吉他,并且销量好,单价可能不高,但总量巨大。 "高附加值:" 公司生产的可能是中高端或专业吉他,

相关阅读延伸:一把吉他“弹”出5000万产值


在四会市威整镇206省道上,有一家大门十分简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企业,但是,企业生产的各式各样精致的吉他,漂洋过海销售到世界各地。

这家企业就是四会市华风乐器有限公司。“我们出厂的吉他全部是销往国外,年销售20万把,销量位居全国吉他行业前列,去年产值达5000万元。”公司负责人潘海涛告诉记者,企业成立了20多年,一直专注于吉他的生产,为不少世界知名吉他品牌做代工。


△潘海涛展示公司生产的吉他。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为何吉他制造落户威整?谈起吉他制造历史,潘海涛向记者娓娓道来,红棉吉他厂的前身广东乐器厂,于1957年创建,四会市华声乐器厂一直为红棉吉他厂做代工,2002年在威整镇设立华声乐器第三车间,后从华声乐器厂独立出来,成立了华风乐器。

潘海涛的父亲是老一辈的吉他师傅,在父亲的影响下,潘海涛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从事吉他行业。“我是从打杂开始的,采购、搬运、工艺环节记录……每一道工序都去做。”潘海涛告诉记者。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吉他的订单量激增,生产出的吉他被抢着要。”潘海涛说,那时,生产一把吉他的工序多达300多道,最多时工人有600多人。为了提高产量和效益,他沉下心改良工艺、改进工艺流程,有些生产机器自己研发。如吉他下弦枕安装工序,以前需要4台机器进行材料的切割、钻孔、安装,他自己研发了一个机器,只需经过一个机器便可完成,大大减少了工序和人员,而该机器也获得了研发专利。

潘海涛告诉记者,现在生产吉他的工序有200多道,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工艺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掌握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领会出来的。“一把好吉他,是精益求精的结晶。”

深耕行业15年的潘海涛走出了一套标准化生产之路,该公司于2019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对品质的专注,也让潘海涛收获了市场的肯定。他告诉记者,与他合作的国际知名品牌吉他有着一两百年的历史,自建立合作关系后,便成为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后,潘海涛也不断拓宽海外销售渠道,将吉他销往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每年有20万把吉他销往美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韩国、巴西、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500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2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四会发布编辑部

来源 |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发布于 2025-08-05 05:12
收藏
1
上一篇:艺术微课堂|长期练习小提琴,会导致歪脖?揭秘小提琴演奏与姿势健康的秘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