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苹果官方意外地推出了一款轻量级 App,叫做《音乐备忘录》,这是给喜爱音乐的人方便记录音乐灵感的小工具,大多数介绍文章里,都只是把它等同于“语音备忘录”那种级别的东西,但实际上,苹果《音乐备忘录》包涵的“黑科技”之牛逼,在 iOS 平台诸多音乐创作类应用中,出类拔萃而创意独到。
《音乐备忘录》总体简单、易用,非常人性化,应用中结合到的技术含量也很高。和小说、美术等艺术创作一样,音乐创作的灵感也往往出现在瞬间。你可以用纸笔把文字和场景的灵感快速记录下来,以便回去之后慢慢打磨完善。而当一段旋律突然浮现时,你也需要尽快把它们录下来,避免它们从你的脑中溜走。《音乐备忘录》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和成本,它不仅能录音,还能根据你唱歌或者演奏音乐来自动搭配低音+鼓点,让你的旋律更为丰富;和弦自动识别对扒谱的帮助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人性化的备注可以保留很多“灵光闪现”的演奏信息,便于歌曲后期的完整。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或从事音乐创作有关的工作,一定吃下这份安利。
录音 解放双手
录制界面中,点击左上角的「自动」按钮,在手机感受到声音在空气中的振动后自动启动录音,当音乐结束后自动停止录音(不启用自动模式则通过点击屏幕开始/结束录音)。这个功能在用吉他录音或钢琴录音的时候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简而言之,就是“解放双手”。而且这样录制自然不会收入前几秒的空白,在预览、编辑大量音频文件时,也能少做不少无用功。
内置调音器
录音界面右上角,有一个音叉标记的按钮,这个就是调音器。它可以对乐曲单音或者人声单音进行拾音,然后分析音调。比如要调 B 音,以吉他为例,红色向右表示音高了,需要松弦;如果红色偏左则表示音低了,需要紧弦。当红色的 B 变成蓝色,就代表音准了。经过简单的测试,B 音在经过《音乐备忘录》软件调整后,频率为 493.84 赫兹,距离标准赫兹 493.88 差了 0.04 赫兹,可以说还是相当准的。
有了它的内置调音器,乐器党们基本不需要再去花钱买其他的调音器 App,不管自己单独调音还是以参照乐器来调音,都可以用它作为辅助,适应大部分的乐器。不仅是乐器了,平时你也可以用它来练练嗓子发音的音准,或许对练唱也有不小帮助。
开始录制
录音其实没有太多说的,但是试用中发现《音乐备忘录》拾音效果相当不错,只要你放置没有问题,音量不是太小太小太小,应用都能完整录下,那些轻的、细小的声音细节也不会丢失,而且哪怕是你发声比较小,收录进去之后音量也会还原到正常的程度,可以说音质完全过关,这一点让它适应各种录音环境,哪怕你的录音条件并不理想,《音乐备忘录》也不会随便出岔子,真是靠谱得让人想哭。
自动伴奏
录制完成之后自动识别为“我的灵感”,我们先不急看别的,看界面下方的两个乐器按钮,一个是贝斯(低音),一个是架子鼓(节奏),点亮之后等于自动给你刚才录制的旋律加上伴奏,让音轨大大丰富,并且完全不影响主音。而且它的伴奏并不是机械单调循环式,仔细听的话,就会发现无论低音还是节奏,都会根据和弦变化发生变化,甚至你什么都不用做,直接把应用生成的拿来做乐曲伴奏也没问题(但前提必须主音明晰),而重新编写伴奏的话,它也能够给你很多灵感参考。
和弦与节奏识别
为什么自动伴奏能这么牛逼,应该还是要归功于《音乐备忘录》的和弦识别技术,这个也是《音乐备忘录》“黑科技”的关键所在。刚才录制的音轨,进入编辑界面,你就会看到应用已经自动帮你划分好节拍与和弦,最好的例子是吉他扫弦,只要不是太复杂,软件的解析都会相当精准,截图是稍微复杂一些的钢琴旋律,虽然也进行了和弦识别,但精准度一般,毕竟 App 没有办法做到复杂和弦解析这么牛逼的程度。
不过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证明苹果《音乐备忘录》绝非市面上免费的音乐小工具能比的了。
你问我这个功能到底有啥好处,笔者并不是什么专业的音乐人,练习乐器也是照本宣科看着五线谱上,或许作谱的人才会清楚它作用几何吧。如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拿着它去扒谱,好处就显而易见了。一首音乐不仅帮你完整录下,还帮你自动显示出曲子结构信息,有了参考和弦,记谱、复原、再创作的时候,就方便了很多。
手动修改识别
App 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和弦,总是有不细致或者分析错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认识编辑界面上的各项手动修改功能了。
编辑界面主窗显示音轨波形,上方先看前三个按钮,第一个「 44 」是指的拍号,点击进去后看到 App 刚刚记录到的弹奏速度和节拍。如果想加快或变慢,或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拍子,直接点击波形便会自动发生变化,包括强拍的选择。不过发生变化的只有伴奏的鼓和贝司,本身录制的波形不会有变化。
第二个 「Cm7」 图标代表的功能作为修改和弦使用的。
这个作用仅仅针对于你觉得 App 对你刚才录制的音乐,和声解析得不对时使用的。当你选择要编辑和弦的时候,比如下面我们要编辑第一个G和弦,手指点击一下G就可以了。软件会为你提供一些建议的和弦,如果都没有的话,你可以自定义。
修改后可以不用急着点击 「完成」,先试听一下看看对不对。试用中发现这些修改对主音好像都没什么用,录制的是什么,改了之后还是什么,但是伴奏贝司的音会变化哦。
第三个是修剪,这是一个对录制好的东西进行修剪的功能。比如最后那一截觉得多余不想要了,直接把红色长条移到前一段结尾,按一下修剪,这个大家都会的啦。
变调与调音备注
这两项体现了《音乐备忘录》的体贴入微,并不因为自己是简单小工具,就无视一些功能细节。刚才录音的时候,你弹的旋律,有没有用变调啊?有的话就备注上,有没有用特殊调弦啊?有的话也备注上,这样等以后回来找这段小样(Demo),也不会忘记自己原来是怎么弹的了。
完成与再完善
全部搞定之后,这就是你自己创作的一段小样了,给它起个名字,还想再继续创作完善的话,就用分享功能输出,比如直接在本机的 Garageband 打开,更厉害的是可以通过 AirDrop 直接传到 Mac 上,连等都不用等,默认就是 Garageband 开启,然后就由你发挥,自由地编辑和修改。
简单演示一个视频:
总结
从以上评测可以看出,《音乐备忘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辅助工具,除了和弦解析的精准度不稳定之外,其他没有太多缺点。这种级别的应用,在 AppStore 上多数得卖个 30、60 大洋。但苹果大方地把它送出,考虑的收益并不在于这款 App 本身,或许是真正希望那些热爱音乐的人,通过为他们提供免费而又简单好用的工具,来刺激音乐创作的发展。
不过苹果对它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再多就没有了。等你熟悉功能,很好上手之后,就不需要在上面花太多时间去折腾它,毕竟官方醉翁之意也不在酒,《Garageband》就在后头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