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如何认识与理解音乐中的“调”概念

“调” (diào) 是一个在中文语境中极其丰富和多义的概念,它几乎渗透到语言、音乐、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调”需要从不同维度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理解角度:
1. "音乐与声调 (Tone/Tone Category):" "核心含义:" 这是最基本、最广泛的含义之一。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变化方式。 "普通话:" 指汉语普通话中字的四种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及轻声。声调不仅区别字义,也带有情感色彩。例如,“妈 mā”、“麻 má”、“马 mǎ”、“骂 mà”就是用不同的“调”来区分的。 "方言/民族音乐:" 指中国各地方言中的声调系统,通常比普通话复杂。也指传统音乐(如戏曲、民歌)的旋律风格和音高模式。例如,“川调”、“秦腔”中的“调”指的就是特定的音乐风格或声调系统。
2. "风格与格式 (Style/Mode/Formula):" "文学/写作:" 指文章、诗歌、小说等作品的风格、体裁或写作格式。例如,“词调”指宋代词牌的格式,“曲调”指元曲的格律,“议论文调”指说理的笔

相关阅读延伸:如何认识和理解调的概念

在音乐里,谈到调,首先涉及的是大小调问题,这属于音乐理论及体系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其次是表示乐曲的音高,比如是C大调、F大调还是G大调。具体来说,这首曲子调子的高与低是多少?唱一首歌,乐队要起多高的调?

在五线谱里,就是调式音阶从哪条“线与间”开始。在简谱里,就是乐曲的调号是什么—规定一个起始音高。如果1=F,就是起始音的音高是F;如果1=G,就是起始音的音高为G。哪个调高,一目了然,在此处,G高于F。如果不理解,看钢琴键盘,哪个键的音高,决定了乐曲调子的高低。

理论上看,调的概念挺复杂的,实际应用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就是掌握两点:一是,调式体系,是音乐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一首歌曲能识别、会识别大调、小调以及民族调式就可以了。二是,一首曲子的音有多高,比如G调比F调音高。调高是乐曲规定的,具体唱或者演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挺实用的,挺好理解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调,就是对“音”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我们想,那么一大堆音,总要有个管理规则吧,比如音的排列顺序、音的高低、互相之间的关系等。至于调式更深入的知识,以及大小调等基本概念,了解就行。

发布于 2025-08-02 21:13
收藏
1
上一篇:降A调转G调技巧解析,半音平移特实用,快收藏学习! 下一篇:3分钟速懂,什么是调?调与调之间的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