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上的运动学,深入解析琶音演奏的动作学习规律及高效方法

我们来探讨一下“琴键上的运动学·琶音”这个概念,以及学习和演奏琶音的规律与方法。
"一、 琴键上的运动学 (Kinematics on the Keyboard)"
这个术语可以理解为在钢琴键盘上,手指移动的“力学”或“运动学”原理。它关注的是:
1. "位移 (Displacement):" 手指从起始键到目标键的距离。 2. "速度 (Velocity):" 手指移动的快慢。 3. "加速度 (Acceleration):" 手指移动速度的变化率(例如,起跳、下落)。 4. "轨迹 (Trajectory):" 手指在键盘上的移动路径(通常是直线,但也可能涉及手腕或手臂的协调移动)。 5. "时间 (Time):" 完成一次移动或一个琶音所需的时间。
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更高效地学习琶音,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紧张和能量浪费,提高演奏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二、 琶音 (Arpeggio) 的定义与重要性"
琶音是指将和弦的各音,按照从低到高(顺琶音)或从高到低(逆琶音)的顺序,依次、清晰地弹奏出来。
"重要性:" 是基础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指独立性、协调性、力量和速度都有极大帮助。

相关阅读延伸:琴键上的运动学·琶音 动作学习的规律及方法

通过人体运动学的完善体系及训练方法,为钢琴及其他乐器演奏技巧服务,帮助更多人科学、安全、稳定、高效地解决技术问题,是「琴键上的运动学」系列讲座及文章的初衷


肖邦练习曲因其技巧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一直被众多钢琴家视若珍宝,本文通过数位钢琴大师对其的技术练习谱例,解析大师们解决问题的一般准则和技术思路,并运用人体运动学-动作学习的一般规律及方法加以总结:


变化练习方法一直是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教练模式,

如橄榄球的变速跑训练,如负有盛名的Fartlek训练法要求在起伏不平的线路上进行。

在钢琴演奏的练习中也有几种常见的变化练习方式:



A.变奏练习


哈农琶音练习的第1条示例:


在练习琶音的时候,可以用手机节拍器软件进行变换节奏练习:

为什么要进行变换节奏呢?

3-5指的间距勉强和1-2间距拉伸差不多,

每个手指组合间距大小关系为:


1-2≈2-4≈3-5

1-2>2-3>4-5


因此 在一个琶音乐段中1-2指的速度天生要比其他手指速度要快。

综上所述,下图中姚明跑步应该要比曾志伟要快。


变节奏练习,实际上是为了控制。1-2指、2-3指、3-5指,

每组指法跨度不同所带来的节奏不均匀。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变节奏练习使节奏均匀


变换重音练习的意义何在?

因为客观的每个手指粗细、长短、力量、耐力、支撑、灵活性都不一样,因此会造成声音大小的不均匀。变换重音是为了演奏者主观弥补这一缺点而进行的动作补偿训练。


B.变调练习


本身哈农的琶音练习是在24个大小调上进行的。

此处说的变调,指的是用同样的指法弹不同的调。


例如用C大调音阶琶音的指法去演奏bD大调的音阶琶音。

这是因为,

前巴洛克时代不用1、5指弹琴,

前古典主义时代不用1、5指上黑键,

肖邦、李斯特之后大量1、5指上黑键并且转位。

而大部分人练习曲系统都来自于古典主义时期的车尔尼练习曲,

指法运用相对保守。


为了训练任何一个手指的演奏任意一个音程组合

我们需要用同样的指法弹奏不同的调,来进行移调练习。

手指只有10个,钢琴键有88个,由不得我们挑拣。


C.变音程组合


通常来说,一般的琶音是三个音一组,CEG、CEG、CEG……三个音重复

所以根据排列组合,CEG三音重复指法有多少种组合形式?


1-2/3指 1/2-3指


一般主流用1/23(左手24)指排列最多,因为这样可以练习大拇指转指;

如图所示,红色方框两个音组合可以一起弹:


在哈农的第49条练习中,也是一种琶音的音程组合的练习方式,

不但是分解和弦的音程组合,而且和弦本身也转位了:


D.改变难度


这是戈多夫斯基改编的手指练习,

增加保持音之后练习难度增大

在这里,随手改编一个琶音练习谱例,

红色符杆需要保持一拍,其他音符可以用跳音:


此条练习,

右手上行练拉伸,下行练转指

左手上行练转指,下行练拉伸

难度较大。


发布于 2025-08-02 03:13
收藏
1
上一篇:高效掌握琵琶技巧,学习琶音与音阶的秘诀 下一篇:琴行运营秘诀,珠江折叠琴招生火爆全行业,独家运营策略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