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背景、曲式和配器三个方面对2012年周杰伦为《龙门飞甲》所作的主题歌《红尘客栈》进行了分析。背景方面,周杰伦融多种音乐风格于一身,以“中国风”奠定了自己在音乐领域的地位;音乐方面,在武侠片和传统文化复苏的背景之下,承载着武侠的内涵,开拓着音乐的创新;在曲式上,以“主、副、段”的复合结构,融合了传统的线性叙事,以节奏、调式的转换,构筑了江湖故事的起伏跌宕;在和声上,突破了功能化的框架,以五声调式为基调,创造出富有色彩的和声语言;在织体上,建构了“三级音响空间”;在配器方面,以古筝为传统旋律的骨架,以笛子为旋律的点缀和情感的升华,以钢琴为和声和节奏的支撑,通过三种乐器的互补,塑造了一个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风格的音乐世界。这是一部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搭建桥梁的作品,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红尘客栈》;周杰伦;中国风;曲式分析;配器分析
Analysis of the Musical Features and Vocal Performance of
"Red Dust In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Red Dust Inn," the theme song composed by Jay Chou for the 2012 film Dragon Gate Flying Swords, from three aspects: contextual background, musical form, and orchestration. In terms of background, Jay Chou integrates multiple musical styles and has established his position in the music industry with his "Chinese style," which carries the connotations of wuxia (martial arts) and promotes musical innova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revival of wuxia fil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erms of musical form, the compound structure of "verse, chorus, and section" combines traditional linear narration, using rhythmic and modal transformations to construct the ups and downs of a martial arts world story. Harmonically, it breaks through the functional framework, taking pentatonic scales as the foundation to create a colorful harmonic language. In texture, it constructs a "three-level acoustic space." In orchestration, the guzheng serves as the skeleton of the traditional melody, the dizi (Chinese flute) embellishes the melody and elevates emotions, and the piano supports harmony and rhythm. Through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se three instruments, it creates a musical world that blends traditional charm with modern style. This work bridge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holding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 music.
Keywords: "Red Dust Inn"; Jay Chou; Chinese style; musical form analysis; orchestration analysis
目 录
一、周杰伦和《红尘客栈》背景介绍 1
二、《红尘客栈》的曲式分析 1
(一)整体曲式结构与框架建构 1
(二)主歌段落的旋律发展与织体层次 2
(三)副歌段落的情感爆发与调式转换 2
(四)桥段段落的织体突变与复调写作 3
(五)和声语言的民族化创新与现代性表达 3
(六)织体编排的时空叙事与乐器角色分配 4
(七)曲式结构中的电影叙事映射 4
三、《红尘客栈》的配器分析 6
(一)古筝 6
(二)笛子 6
(三)钢琴 7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4
一、周杰伦和《红尘客栈》背景介绍
周杰伦的歌曲和他的音乐都是独特的,他的音乐突破了传统的华语流行歌曲的叙述模式。创作方面,他善于融合中国风、嘻哈乐、古典乐及西洋乐器的音色,以及节奏布鲁斯的曲风,创造出一种多样的曲风。他的作品经常打破传统的流行歌曲曲式,采用切分、变调和“兴化”式的曲式,产生了很大的音乐紧张感。他在作词时,与方文山及其他词家一道,将传统意象与时代背景融合,将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转换为当代的表达方式,使《东风破》和《青花瓷》这两首词在保持原有意境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合了通俗的文化因子。周杰伦的"周氏唱腔"因其咬字清晰、劲力充沛、节奏流畅、抒情达意而闻名于世。这种“反传统”的演唱方式,不但使他的演唱方式独树一帜,也使他在华语音乐中“自我表现”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善于在不同风格的歌曲中切换声线,无论是《双截棍》中的说唱风格,还是《安静》和《说好的幸福呢》中的抒情风格,他都能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出对风格的驾驭能力。
《红尘客栈》是周杰伦《十二新作》这一国风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红尘客栈》延续了作者对传统侠客的偏好,以《红尘客栈》为中心,以一个充满江湖气息和诗意色彩的时空符号为中心,讲述了一段关于“英雄”的恩恩怨怨的心路历程。从风格上讲,它把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和现代流行乐融合在一起,由古筝的“扫”字作为前奏,再由琴弦的“拉”字作为辅助,创造了时空交错的感觉;这首歌的主题是说唱,而副歌则是抒情,两者在节奏上形成对比,体现了周杰伦"混搭美学"的风格。歌词围绕着"天涯","风沙","刀光剑影"等英雄人物展开,勾勒出一副江湖景象,其中充斥着爱恨情仇,“情之一字当何解,如何书写都是错”这一中心抒情句更是将侠义的叙述转换为对“情”的追问,揭示了一代又一代江湖儿女在仇恨与亲情之间的矛盾纠结。小调的旋律,给人一种苍凉悠远的感觉,在尾音部分,一曲一曲的起伏,配合着周杰伦略带嘶哑的嗓音,更是将《情深似海,情深似江》的意境给诠释的很好。简而言之,《红尘客栈》是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将武侠题材融入到了现代生活之中,又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武侠题材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是周杰伦中国风的“通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红尘客栈》的曲式分析
(一)整体曲式结构与框架建构
《红尘客栈》是一部与武侠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篇小说,其结构形式是“主歌-副歌—段落—副歌—结尾”的典型结构。
谱例1
主歌(A段)采用 G宫调,五音步的曲调,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江湖气息。
谱例2
副歌转为 D调,音域向上移动4个音阶,感情的表现更加紧张。
谱例3
谱例4
桥段(C段)通过一个快速的节奏转变和多音的交错而破坏了平衡,而结尾(B’)则回到了副歌的主题,但为了达到结尾的效果而精简了织体。
如在谱例1中所看到的那样,乐曲的主体由4+4的对称的句子构成,其中,在8度的范围内模仿古筝的扫弦,以8度跳变的方式配以钢琴,在低音部中,以 G~ D的连续音程强化本音。副乐章(谱例2)的旋律着重于大跳程(例如,F#-B纯四度)并使用弦乐单元在与主乐章的稀疏结构相反的16分音符的密集结构中进行铺垫。片段(谱例3)引入来自二胡独奏的对角旋律,并奏成切分型以破坏原始节奏。通过调性层次、织体层次和韵律层次的转换,整个结构形成了“江湖厮杀”和“儿女情长”两个层次的叙述世界。
(二)主歌段落的旋律发展与织体层次
主体音乐的发展脉络为“起承转合”。在开始句“沙漠的尽头是风和沙”(谱例1)中,从 G音级进降至 D音,以模拟风吹向远方的感觉;承句:“红尘的故事叫牵挂。”音域由 B调上升到 E调下降,跨越十度,寓意情感纠葛。转句“封刀隐没在寻常人家”的模进,将首句的动机下移一个小三度音阶,配合左手的钢琴琶音织体,呈现出一种遁世的孤寂。最后一句“闲云野鹤古刹”,采用长音延续、空拍设计等手法,达到“留白”艺术效果;
从织体上看,乐曲主体采用“旋律-伴奏-低音”三层结构;人声音调是一种类型的核心,同时在钢琴右手中填充支音复调(谱例1),同时在左手中使用第五个连续音建立基音。笛子的泛音在乐曲中穿插出现,和钢琴的音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在继承中国音乐传统直线思维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和声理论,赋予其现代音响特征。
(三)副歌段落的情感爆发与调式转换
谱例5
和弦的转变和力量的对比产生了合唱的爆炸性。主乐段以 G宫调结尾,而副乐段以 D征调(谱例4)骤变,其中,在属向上的变调使得颜色变得明亮。该曲的旋律范围由主歌词的 E— G延伸到 B— D,人声最高音D5(“折腰”) 以强烈的混声效果加强了戏剧效果。和声进行以IV-V-I(C-D-G)为基础,但在D徵调式中转化为II-V-I(A-D-G),形成“伪终止”效果。
谱例6
谱例7
情感表达上,“任武林谁领风骚我却只为你折腰”一句(谱例6)使用了具有断续音调的连续的附加音符,将乐曲推向了高潮。另外,在第二部分的副曲(谱例7)中,通过#F音调的导入,在A大调的属和弦(E~#G~B)上进行了短暂的接触,从而产生了调性自由的感觉。这种“宫征商”调式的转换,不仅与中国“移宫犯调”的传统风格相吻合,而且在半音的处理下,更增加了它的现代紧张感。
(四)桥段段落的织体突变与复调写作
桥段(C段)是弯曲构造的过渡区段。如在谱例5中所见,该构造从子乐章的紧密和弦突变为单个条带排列,在该单个条带排列中,二胡通过滑动演奏(谱例5)表示主题的改变,并且钢琴右手通过反射模拟形成坎农复调性(Cannon复调性)。在乐曲中,胡琴声部采用切分(即第2小节的 E~ G~ A)打破了原有的4/4节奏,表现了生活的多变。
谱例8
在此,多调性的创造到达了一个高峰,即,人声“你泪如梨花洒满了纸上的天下”与二胡的旋律以4、5度为主的音程为基础,进行了自由的对调,以有效避免了不协调的碰撞。低音部分仍然是 D调的,并在“静-动”对比中与上部相呼应。这种“织体突变”不仅强化了小说的叙事功能,而且使“爱恨交织”的人物形象在多重声音中得到了清晰的表现。
(五)和声语言的民族化创新与现代性表达
谱例9
它的和声创造突破了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的单一调性模式。歌曲的主要部份(谱例1)是 G宫调式的和弦,但是在C宫式的附属和弦(例如D7-G)之间插入了“借字”技术。然后,用另外的二级和弦(例如,Dadd9)结合平行的五度进行(A~D~G)来混合东方和西方的词汇。
谱例10
民种本土化的创新是通过五声的余音的运用来实现的:比如,在副曲“骤雨落宿命敲”一句(谱例10),在 D弦上重叠 E (在宫之上的大二度)音,以模仿琴的“吟猱”余韵。由钢琴的右手演奏。爵士乐的融入也使作品更具现代感:“爱恨如写意山水画”中,F#m7-5的加入,与 F#- F# E的半音连结,让这首经典的曲子有了一种都市的感觉。
(六)织体编排的时空叙事与乐器角色分配
在“江湖”与“桃源”的时空转换过程中,音乐的安排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主曲中,在钢琴上模拟了古筝的扫弦演奏(谱例1),在长笛上模拟了“闲云野鹤”的点描式泛音;在副曲中添加弦振声(谱例6)以比喻武术的争端;中间的二胡独奏曲(谱例8)被引导到角色的内部对话。
时间和空间的叙述是通过织体密度来完成的,其中,只有钢琴+长笛用于主要歌曲,而弦乐组合用于次要歌曲,中间部分突然减少到二胡+声音,而结束部分则返回到完整的演奏,但是简化了节奏类型(谱例2)。这种疏—密—疏的结构安排,与小说的叙述过程“退隐—争斗—追忆—超然”相一致。特别是柳琴在乐曲的结尾部分(谱例10)用轮指技巧弹奏了表示“柳絮飘拂”这一视觉形象的连续音,实现了由听觉向通感的转换,这一点特别重要。
(七)曲式结构中的电影叙事映射
该曲的结构可视为一部小型武侠电影:主歌A段为开场长镜头,展现场景(谱例1中“东篱下”为山水画);副歌B是一场冲突的爆发(类似于“骤雨落”的战斗片段);片段 C是一个闪烁的片断(在频谱实例5的“工笔画”中,采用了近距离的图像语言);结束部分 B′是一个开放的结束部分(在频谱实例10的“执子之手”中使用渐隐图像)。
主题动机的使用与电影配乐相似:主歌“天涯”的动机(G—E—D)为中心,副歌的动机(D—G—C)变形为上四度,中间部分的动机(E—C—A)通过二胡反射再现。这种“主题—变奏—再现”的叙事方式,与影片中人物成长的弧光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由G宫-D征-A商-G宫的调性安排,形成了“出发-冒险-返回”的循环叙述,使江湖故事的宿命意识更加深刻。
三、《红尘客栈》的配器分析
(一)古筝
谱例11
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技巧,在乐曲《红尘客栈》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旋律结构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从谱例11中可以看出,筝部的演奏是以五音音阶为基础的,它的音系结构是6-5-3-2-1的直线形,如“56322”,它的连续步幅与小幅度跳动的组合形成了一条流畅的、富有韵律的旋律线。在节奏的形式上,以“01232111—1—1”为代表的附点、切分与长时值相结合的节奏,通过前后两部分的长、短音的密度对比,既确保了音乐的流畅,又为抒情营造了一个呼吸的空间。
从这些曲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古琴的技法是非常富于表情的。像“3536532”这样音调快速变换的步伐,就属于“摇指”的一种,用不断震荡的音调,来制造一种绵长悠远的气氛,符合“世事难料”的意思。而“21100”处的停顿,则通过留白的手法加强了乐曲的张力,配合着“一柄不出鞘的宝剑,一个普通的男人,在东篱下”的叙事,产生了一种虚与实的交融。在音程的分布上,以中音区为主,偶尔也会跳转到高音区,如“6”在“616655”中音段的多次出现,不仅保留了其柔美的音质特点,而且在转换音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层次分明的音响效果。和音音程的使用,主要是三度和五度之间的结合,例如五度的跳跃“5・323-”,不仅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具有独特的中国武侠风格。
(二)笛子
谱例12
在《红尘客栈》这首曲子中,箫声以其清越、清亮的特点,与古琴的轻柔、婉转的音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乐曲的意境得到了升华,形成了鲜明的层次结构。如乐谱12所示,长笛的旋律定向基本上是阶梯形的,带有少量的跳动,诸如“6:563312-0321”的音调结合,该音调结合是平滑的连续音调的结果,该连续音程形成了类似哭泣的情感的音程。在旋律方面,主要运用了切分音和补音相结合的手法,比如“15252251150”乐曲中就运用了切分音的手法,打破了原有的旋律形式,赋予了乐曲更强的生命力,更好地配合了“纵马游江”的生动形象。
在音乐作品中,长笛表现出细腻的装饰性,表现出高超的演奏技艺。“02-1-135-2721-0|”中的“7”音调的产生与半孔法和滑音法密切相关,半孔法和滑音法是指在五音谱中增加一个音调,从而丰富了五音谱的调式,而“7”音调的产生与半孔法和滑音法密切相关。而“355-0”这个长音,则是运用了颤音,使得单个音符产生了细微的波动,增强了表现力,配合着“灯火阑珊,红颜老去”的意境,传递出无奈的情绪。从作品的结构上分析,竹管乐器与古筝作品的共鸣性多呈现出复调性,在作品“023532-0135521 is”中,竹管乐器的高音部与古筝作品的低音部通过使音区的“对话”形成了装饰性的共鸣性,增强了作品的空间性。在作品“023532-0135521 is”中,竹管乐器的高音部与古筝作品的低音部形成了装饰性的共鸣性。此外,笛子的音域包括中高音区和高音区,音色清澈,能很好地衬托出曲子的旋律,尤其是在‘江山在我心,何愁不快活’这句话中,笛子高音区的演奏,将整个曲子的意境推向了巅峰,与歌词中的豪迈之情很好地契合。
(三)钢琴
谱例13
在《红尘客栈》中,钢琴声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既是和声的支柱,又是旋律框架的构架,它的三维声学构造为整个乐曲奠定了坚实的音基。在谱例13中,以 J=90标示的速率建立了适于叙述歌曲的感情展开的中等至略慢的基础节奏。在和弦的走向上,钢琴使用了一种功能化与色彩化并存的和弦结构,大、小三和弦是主要的和弦结构,但也使用了七和弦,例如在“高甜热”的可能的和弦走向中,使用了主和弦和次主和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稳定和紧张的关系,促进了乐曲的前进。
钢琴音乐的韵律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并表现为不同的段落的韵律结构形式。在歌曲的主要段落中,可以使用分解和弦式的伴唱模式,例如与“56322”相对应的钢琴声部的伴唱模式,以连续的和弦分解来创造一种与筝曲的旋律线相结合的流畅的背景和声,从而产生一种悠长的感觉。另一方面,在第二乐章中,钢琴可以转换到相应于“65612376”的和音结构的圆柱状和音,以加强乐曲的强度,并利用丰满的和音效果,与“我只想与君同华发”的歌词意境相结合,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冲击。钢琴的音域分布是由低音区至高音区,“05|6:3356-831|”这样的低音区八度和弦为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调,而高音区的琶音为乐曲增加了亮色,构成了一种分层的声音构造,而“05|6:3356|”和“05|6:3356|”这两个不同的音阶构成了一种不同的音色。
钢琴声部在织体层面上与古筝和长笛构成了一种主体与辅助的组合。在琴声中,钢琴的和音起到了辅助作用,例如在“322-0|3536532|”这一段中,钢琴的和音织体很好的填补了琴声的空白,使乐曲更有节奏感;另一方面,当长笛奏出华丽的乐句时,钢琴也可以用较有韵律的柱状音、切分音等来渲染,例如“02356532211-0|”这一乐句,从而使钢琴的韵律推进与长笛的乐句构成一种动态的协作。此外,在音乐的中间与结尾处,钢琴也可以扮演转换与结尾的角色,以较快的琶音调式或较长的和弦延续来衔接各个段落,创造一种余音袅袅的结尾效果。它的动态变化也与乐曲的总体情绪波动一致,在弱拍上用柔和的和音来做铺垫,在高潮上用浑厚的和音来加强,从而达到对声音强度的精细把握。
总之,在《红尘客栈》这首作品的编曲上,古筝用古典的旋律线条营造了一种意境,长笛用清亮的音色进行了一种旋律的修饰和意境的升华,而钢琴则用三维的和声和多变的节拍作为支持,三者在音色,音域和织体上互为补充,构成了一种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气息的音乐氛围,让歌曲的叙述和感情在层层叠叠的音色中得以体现。
四、结语
作为新世纪“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品,《红尘客栈》是一部既有“中国味”又有“中国特色”的通俗歌曲,其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音乐语言的技术创新上,更体现在对传统和现代的对话上。作品以调性的转换打破了通俗音乐的线性叙述模式,以中西和谐的创造性交融重塑了听觉世界的文化层次,在歌词与曲调的深度交融中实现了武侠题材与情绪符号的共生。在演唱技法上的革新拓展了演唱的空间,通过对汉语发音形式特点的发掘、对呼吸方式的超越、对情绪表现的激发,从而创造出具有传统魅力和当代活力的演唱艺术。
它的成功是华语流行歌曲由单纯的形式摹仿向文化意识转变的一个里程碑。小说从“客栈”出发,运用“江湖”这一承载着现代人心灵流浪的形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策略;同时,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拼贴,也体现出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我们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民族认同。从技法上看,其叙事技巧中的调性转换,和声合成中的文化编码,以及声乐技巧中的多模式联系,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的主要思想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换不能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转换,而是建立起一种能够与当代社会的精神和音乐语言相契合的内部共振的机制,才能将传统的音乐文化转换为当代的音乐文化。或许,这就是《红尘客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依然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音乐时空编辑部. (2012). 周杰伦《红尘客栈》:中国风的武侠叙事. 音乐时空, (12), 45-47.
https://www.broadbandtj.com/yyg/31783.html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马啸. (2013). 在江湖里厮杀无非是名跟利放不下 —— 评《红尘客栈》. 北京青年报, (1 月 10 日), C08 版.
https://ent.sina.cn/review/media/2013-01-10/detail-icczmvun1919948.d.html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河南师范大学团委. (2024). "笙箫乐起,烛光夜曲" 烛光音乐会温情开唱. 河南师范大学官网.
https://www.htu.edu.cn/xtw/2024/1211/c832a331525/pagem.htm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搜狐网. (2025). 红尘客栈:穿越时空的音乐梦境 —— 满汉全席音乐团队的国风演绎. 搜狐文化, (3 月 9 日).
https://m.sohu.com/a/868609798_122094386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周杰伦. (2012). 周杰伦谈《红尘客栈》创作:从二胡旋律到完整中国风. 中国古筝网, (12 月 3 日).
https://m.guzheng.cn/news/2917.html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豆瓣音乐. (2012). 《红尘客栈》乐评:周氏中国风的武侠美学. 豆瓣音乐评论, (12 月 6 日).
https://m.douban.com/note/251051111/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 郎朗音乐时间丨周杰伦与郎朗的《红尘客栈》钢琴合作解析. 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 (9 月 7 日).
https://www.gzstv.com/a/7388fe4668724022a3413fbc8eb3f701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搜狐网. (2025). 音符中的细腻情感:解读《红尘客栈》前奏的钢琴叙事. 搜狐音乐, (3 月 10 日).
https://www.sohu.com/a/868874192_122094386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失眠网. (2025). 邓丽君版《红尘客栈》演唱技巧分析:气声与颤音的情感表达. 失眠网生活频道, (4 月 1 日).
https://www.shimianzheng.cn/shenghuo/864424.html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抖音百科. (2023). 红尘客栈 (2012 年周杰伦演唱歌曲). 抖音百科.
https://m.baike.com/wiki/%E7%BA%A2%E5%B0%98%E5%AE%A2%E6%A0%88/20024189?baike_source=doubao (访问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玄赞民,匡秋爽.艺术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参花,2025,(07):81-83.
翁晓宇.满腹心事与谁知——音乐剧《金沙》唱段《当时》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中国音乐剧,2025,(01):61-63.
王乙淼.美国当代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风格分析——以杰克·赫吉的《通往天空的路线》《动物激情》为例.艺术教育,2025,(01):129-132.
李晓莹.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黄河之声,2024,(23)
:152-155.DOI:10.19340/j.cnki.hhzs.2024.23.039.
冯雨柔.古诗词艺术歌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牡丹,2024,(20):51-53.
杨徽.艺术歌曲《黄河怨》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戏剧之家,2024,(29):71-73.
李婉晨.黄河号子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点分析.黄河之声,2024,(19)
:32-35.DOI:10.19340/j.cnki.hhzs.2024.19.016.
李佩洋.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黄河之声,2024,(18)
:142-145.DOI:10.19340/j.cnki.hhzs.2024.18.003.
孙定海.巢湖民歌《巢湖好》(1964版)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艺术品鉴,2024,(26):37-39.
梁琴.歌剧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黄河之声,2024,(17)
:158-161.DOI:10.19340/j.cnki.hhzs.2024.17.007.
马凌钰.歌剧《管家女仆》选段《你发火就爱生气》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中国音乐剧,2024,(04):37-40.
PRECIOUS U O .伊博民歌《OTE NGWO》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绍兴文理学院,
2024.DOI:10.27860/d.cnki.gsxwl.2024.000127.
吴湘.古诗词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艺术评鉴,2024,(13):104-109.
苏曦.歌剧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音乐特征和演唱分析.云南艺术学院,2024.
刘硕.轻歌剧《微笑王国》中咏叹调《你是我心中的挚爱》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青岛大学,2024.
王莹莹.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演唱分析.梧州学院学报,2024,34(03):29-35.
主兴国.“叙事体艺术歌曲”音乐特征与演唱研究.青岛大学,
2024.DOI:10.27262/d.cnki.gqdau.2024.002512.
张闪闪.歌剧《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咏叹调《啊!多少次为你向上帝祈祷》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青岛大学,
2024.DOI:10.27262/d.cnki.gqdau.2024.002536.
江禹萱.塔吉克族歌曲《帕米尔女郎》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青岛大学,
2024.DOI:10.27262/d.cnki.gqdau.2024.002213.
闫玉洁.歌剧音乐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人物形象及演唱特征分析.戏剧之家,2024,(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