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儿飞至送别,上音音乐会,情感共鸣,感动无限

《虫儿飞》和《送别》都是中国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分别代表了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不同风格。上海音乐学院(上音)举办的一场以这两首歌曲为主题的特殊音乐会,无疑是一次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能够感动满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经典传承":《虫儿飞》由金培达作曲,是一首深受欢迎的流行歌曲,而《送别》则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乐作品。两首歌曲都是音乐史上的经典,通过音乐会这样的形式进行演绎,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艺术表现":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重镇,其学生和教师都有着高超的艺术素养。在音乐会上,他们的演奏和演唱技艺能够将歌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
3. "情感共鸣":《虫儿飞》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送别》则通过深情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深情厚谊。这样的情感表达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4. "创新融合":音乐会可能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听觉体验,这种创新性的融合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
5. "文化推广":通过这样的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不仅展示了自身的高水平教育成果,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相关阅读延伸:从《虫儿飞》到《送别》,上音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感动满满

2月27日,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悄然上演。

音乐会持续进行两小时,由上半场“童年记忆·中国雅韵”和下半场“畅想经典”共同组成。熟悉的童年曲目《虫儿飞》、《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童年》,在儿童合唱团“银河儿童乐团”的爽朗歌声中响起;

耳熟能详的钢琴作品如《爱的礼赞》、《甜美的梦》、《妈妈》、《小步舞曲》由热爱音乐的小小演奏家们呈现;

代表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器乐作品如《彩云追月》、《梨花颂》、《茉莉花》、《阳春白雪》一应上演;

中西交汇的跨界创作组曲《妃泪》、《大风暴》震撼登场;

以及老年人们所组成的“交响老年合唱团”带来《送别》、《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些脍炙人口的流传作品,整场音乐会充满温馨和乐的氛围。

这是一场由上海音乐学院“全音福”音乐康疗公益服务团队的师生们所组织的“爱”的演出,参与者有离退休后远离社会岗位的孤独老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曾接受音乐疗愈的“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患者)、热爱音乐的天真学童、自发成团的各行各业的普通音乐爱好者,当中也不乏专业的音乐表演家。

音乐会的儿童表演嘉宾中,有的从小在语言交流、社交和情绪上存在问题,无法参与和融入社会活动,很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但对音乐却颇有天赋,在音乐干预中显现出很强的乐感。

在几年持续不断的疗愈下,“来自星星的孩子”,在语言沟通、表达交流,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有的孩子迷上了乐器演奏,现在已经学会演奏钢琴和ukulele,身边的人每每听到他们的演奏时,总会被纯真的乐声感动得泪眼朦胧。

这一次,小小演奏家带着自己的乐器来到这里,将歌声传递给大家,在春光中分享自己的喜悦与热爱。

“全音福”音乐康疗公益服务团队由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音乐治疗、音乐工程、数字与媒体等多个专业的师生共同组建,在疫情初期成立以来,以音乐治疗专业理念为核心,以上海音乐学院为核心技术资源依托,开创了“机构+社区+家庭”音疗服务新模式。

期待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志愿人士加入到“全音福”的音乐疗愈行动中来,关注、理解、支持与帮助特殊障碍群体,用“音乐”不断传递爱和温暖。

来源:周到上海

发布于 2025-07-05 14:14
收藏
1
上一篇:今天14点!这场直播不容错过→精彩内容等你围观→ 下一篇:巧用小叶紫檀边角料,打造个性吉他固弦锥,体验手工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