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武术界的杰出代表、上海精武体操会的创始人霍元甲先生,不仅继承了家族七代的武术精髓,还广泛借鉴各门派之长,融合内功修炼,深刻领悟了武术搏击的精髓。
为了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霍元甲先生勇于挑战,先后战胜了俄国力士、西欧的奥皮音选手以及日本的柔道高手。他以卓越的武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被国人赞誉为“一生侠义”的典范。
霍元甲先生的英雄事迹广为人知,而关于他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同样值得回味。
据霍家后代回忆,尽管霍元甲先生武艺高强,但他性格温文尔雅,对子女充满慈爱,常常陪伴他们嬉戏玩耍。
有一次,孩子哭了,霍元甲便温柔地将孩子搂入怀中,轻声哄道:“别哭,爸爸给你变个魔术。”
他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好了,这五个手指长短不一吧?”
他轻轻晃动着手掌,然后念道:“变、变、变。”不一会儿,除了大拇指外,其他四个手指竟然变得一般齐了。孩子们惊讶地看着,纷纷伸手模仿,却怎么也变不出来。
霍元甲笑着告诉孩子们:“这是功夫,不是一眼就能学会的。你们从小就要好好练功,否则难以成大器。”
霍元甲先生常常用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觉得既有趣又能学到很多知识。
每逢佳节,霍元甲从市区回到家乡时,总会扛着一包大米。当时交通不便,从市区怀庆药栈到小南河的家有三十多里路,而大米重达二百多斤。他步履矫健,即便是空手的人也难以跟上他的步伐。旁人看得目瞪口呆,他却浑不在意。
村里无论哪家盖房,霍元甲总是第一个前去帮忙,他的力气大得惊人,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
那时砌墙用的土坯重达三十多斤,他拿在手里却像一块饼干一样轻松,传递起来飞快。有了他的帮助,房子盖得又快又好。
有一次,村民们央求霍元甲表演一番。盛情难却之下,他站在刚摆上的十二米长的脊檩上,打起了旋风脚。从东头打到西头,又从西头打回东头,体态轻盈如燕,赢得了众人的齐声喝彩。
盖房时,别人要么传递泥巴,要么用泥杈往上扔。而霍元甲则不同,他搬来梯子放好,用两个大木桶装满泥巴,一手提一个,两桶加起来足有一百四五十斤重。他脚蹬梯子轻松上房,扣下泥巴后又拿着空桶下来,上下梯子如穿梭般迅速。
一般人上梯子都需要扶着,否则难以站稳。而他却不用扶梯子,上下自如。因为他的力气大,村里哪家盖房都争着请他去帮忙。
霍元甲先生为人正直、性情温和且乐于助人,村里人都愿意和他亲近。闲暇之余,他还会教村民们练习武术。
在霍元甲先生的耐心教导和热心辅导下,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学会了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