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萨克斯村”崛起,70多家企业建厂,家家户户开上汽车

中国“萨克斯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发展典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因其村民擅长制作萨克斯风而闻名。这个村庄通过发展工业,特别是萨克斯风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报道,萨克斯村建厂70多家,这些工厂主要从事萨克斯风及其他乐器的制造。随着产业的发展,萨克斯村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萨克斯村,村民们通过辛勤劳动,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如今,许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下是萨克斯村发展的一些关键点:
1. "产业带动":萨克斯村通过发展萨克斯风制造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吸引了大量就业机会。
2. "技术提升":随着产业的壮大,村民们掌握了萨克斯风制造的技术,提高了自身素质。
3. "生活水平提高":由于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汽车。
4. "环境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萨克斯村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生活环境得到了提升。
5. "人才培养":萨克斯村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总之,萨克斯村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延伸:中国“萨克斯村”:建厂70多家 户户买上了汽车

1月10日,天津四党口村的一家乐器公司,地上摆满等待抛光的萨克斯。

中国“萨克斯村”

在中国天津,有一个以生产萨克斯等西洋乐器为支柱产业的村子——四党口村。付广成的印象里,1993年初次进村时,道路两旁多是土坯的平房,村里的萨克斯厂不过四五家。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口订单量呼呼往上涨,工厂里人手急缺,外地人大量涌进来,逐渐占了劳动力的一半。现在,大大小小的厂子建了70多家,每户人家都买上了汽车,翻修新房,修建庭院。

一支黄铜萨克斯的出厂成本价是500至800元左右,但在三十年前,村里的厂子少,产量低,一支售价高达四五千元。如今,村里80%的人都在从事萨克斯的生产和销售,价格被压到一千多元,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1月10日,天津四党口村的一家乐器公司,一名来自东北的工人在给萨克斯雕花。这道工序只能手工完成,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特有的雕花图案。

从打工仔到老板

42岁的刘涛身穿黑色貂皮大衣,两手来回换着接电话,左手食指上一方块状的戒指尤为醒目。作为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四党口村最忙碌的生意人之一,他的办公桌旁,却摆了三支颜色、大小不同的萨克斯管。

这是他陶冶情操的唯一方式。闲来无事,便拿起一支,对着支架上的乐谱,吹奏一曲《北国之春》。

1月11日,一名女工在组装萨克斯。

小学辍学后,刘涛曾在大草原上与300只羊度过了三年时光。按捺不住想要漂泊的心,他偷偷从内蒙古跑出来打工,最后在这里落了脚,靠销售萨克斯发家致富,在全国四五个城市买下十来套房产。

在他眼里,萨克斯不仅是高雅的西洋乐器,车间生产流水线上焊接而成的产品,更是全村4000多人赖以为生的支柱产业。

1月10日,一名工人一边焊接萨克斯,一边戴着耳机听音乐。

开创互联网销售时代

1999年,刘涛到四党口村的一家乐器公司应聘,第一次观摩到萨克斯的制作流程:零件加工、焊接、抛光、超声波打磨、电镀、喷漆、组装、试音。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精细化操作。

最严密的环节要数抛光。在密闭昏暗的房间内,电机声嗡嗡作响。为了给表面除锈、降糙,工人需要用80转每秒的布轮打磨萨克斯零部件的每一寸角落。机器甩出的碎屑使得工人的白色口罩上蒙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毛絮,刘涛第一次进去,不出一分钟便被呛了出来。

1月11日,一名工人在用锻压机制作萨克斯的喇叭口。

因为零部件多,组装繁琐,一支萨克斯的完工时间约半个月。强力胶、螺丝和铁质的细棍将萨克斯拼接成型往往需要1天,熟练的师傅12小时内装2、3个,每月装满45支才能拿4000元左右的工资。

怎么摆脱流水线上的重复操作,刘涛在网上找到了商机。抱着试试的心态,他在一家网站开了一间店铺卖乐器,等到第三个月,一个萨克斯订单让他赚了三千。随后,他在更多网络商城上全面撒网,开创了全村的互联网销售时代。

1月10日,一名女工在车床前制作萨克斯零件。

村里的“西洋乐队”

付广成是村里出名的调音师之一,和刘涛同年进厂的他,凭借在萨克斯抛光和组装环节上7年的经验,转型成了该公司的股份投资人。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后,村内的生活也多了一抹色彩。夏日的桥头、学校教室里、工厂内,偶然传来一阵do,re,mi,fa的旋律,大家都明白,一定又是某个初学者,忍不住拿起萨克斯练嘴。

1月9日,刘涛在自己办公室里吹奏萨克斯。

“一天不吹嘴痒痒。”付广成的镀金黄铜萨克斯已经陪伴他近二十年。自学过乐理,吹过竹笛,弹过吉他,付广成靠着自己琢磨,7天学会了《北国之春》。“旋律响起,我的心情就能瞬间放松下来,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就觉着高兴。”

每年,付广成试吹的萨克斯近两万支,90%出口至欧美和东南亚。音色音准如何,严密度是否达标,他吹两声便知晓乐器的问题所在。

1月11日,一支由一家乐器公司职工组成的管乐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曲目。

两年前,厂里把付广成和几位负责其他乐器的车间主任聚在一起,组建了一支乐队,七八个人拿着萨克斯、黑管、大小号,每周五下午跟着天津歌舞剧院的老师学习吹奏歌曲。

“咱们村也该发扬点自己的特色,总不能连个吹得像样的人都找不到吧?外人来了也好接待。”付广成坦然说出组建乐队的现实想法。

再忙也要一乐,刘涛和付广成一天总要摆弄下自己的萨克斯,“一把岁数了还能培养一爱好,挺好。”(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采写/新京报记者赵蕾)

发布于 2025-06-27 02:16
收藏
1
上一篇:美产经典吉他护理——邓禄普护理套装上线,靠谱吉他店铺推荐 下一篇:代职当兵日记,情系高炮二连,难以言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