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男子吃野生菌前高喊“宁愿信没煮熟,也不信有毒!” 网友热议免责声明背后安全忧

这种情况下,网友的焦虑和担忧是可以理解的。野生菌虽然美味,但种类繁多,其中有些菌类含有剧毒,误食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1. "原因分析": - "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人对野生菌的毒性认识不足,或者认为自己的辨别能力很强。 - "追求刺激":一些人可能出于好奇或追求新鲜感,选择食用野生菌。 - "免责声明可能被误解":所谓的“免责声明”可能被理解为对食用野生菌的安全性的保证,但实际上并不能确保食用安全。
2. "应对措施": -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野生菌的识别方法和毒性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 "严格监管":加强对野生菌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有毒野生菌的行为。 - "倡导健康饮食":鼓励公众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避免食用野生菌等高风险食品。
3. "对网友的关注给予回应": - "理性看待":网友的担忧是合理的,但也应理性看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注意食品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传播正确信息":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有关野生菌的安全信息,帮助公众正确识别和食用野生菌。
总之,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应时刻关注食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阅读延伸:“宁愿信没煮熟,也不信有毒!”云南多名男子吃野生菌前喊免责声明,网友急了

来源:温州晚报

据荔枝新闻6月17日报道,近日,云南一男子在与朋友食用野生菌前,先喊免责声明,“本人自愿参与吃野生菌,若发生任何意外,与现场人员无关。”

当事人男子称,野生菌是他与朋友一起去采的,有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我跟朋友说,吃了后发生的事情,都不能怪我,宁愿相信自己没煮熟,也不相信菌子有毒。”

不少网友看了视频后急了,“不认识的野生菌千万别吃啊!”“生命安全最重要。”

新闻+

吃了只是见“小人”?

一口“鲜”可能要你命!

野生菌虽美味却也“暗藏杀机”,食用毒菌绝不是“闹着玩”,轻则幻觉缠身、上吐下泻,重则肝肾衰竭、危及生命。

图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毒症状:

从呕吐腹泻到手舞足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福平介绍,野生菌中毒临床上主要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肝损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等。其中以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熟了就能吃”?

吃菌的这些误区要纠正

专家指出,以色彩、有无汁、断面是否变色,或以生虫来判断野生菌是否有毒缺乏科学依据。

“毒素不会因为高温就完全消失”“熟了就能吃”的观念同样错误。

部分毒素如牛肝菌中的致幻成分可被高温破坏,但像鹅膏毒素即使彻底煮熟仍有剧毒,尤其警惕。

中毒急救:黄金时间别耽误

如出现中毒症状:

立即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用勺子或手指刺激咽喉催吐;

尽快就医:携带剩余菌子或清晰照片,方便医生快速判断毒素类型;

警惕假愈期: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需留院观察一段时间,避免肝肾衰竭等并发症。

菌子虽鲜,安全第一

牢记“三不原则”:

不认识的菌子不采!

不熟悉的菌子不买!

易混淆的菌子不吃!

来源:钱江晚报、荔枝新闻、新华网、新华社云南分社、网友评论

发布于 2025-06-19 01:15
收藏
1
上一篇: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德黑兰不眠夜,揭秘伊朗首都的夜晚魅力 下一篇:报效祖国,建功西部,雅鲁藏布江畔万亩核桃林,从荒滩到绿洲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