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1节,揭秘学拉手风琴的基本常识

学拉手风琴的基本常识如下:
1. "手风琴简介": - 手风琴是一种键盘式自由低音的键盘乐器,起源于欧洲。 - 它有多个音域,可以演奏旋律、和声以及低音。
2. "手风琴结构": - "键盘":手风琴的键盘分为高音键盘和低音键盘,高音键盘用于演奏旋律,低音键盘用于演奏和声和低音。 - "风箱":通过拉动和推动风箱来控制音量。 - "低音":低音部分可以是自由低音(通过键盘直接演奏)或者按钮低音(通过按钮控制)。 - "共鸣箱":放大声音的箱子。
3. "手风琴分类": - "便携式手风琴":体积小,便于携带。 - "立式手风琴":体积较大,音色更为丰富。 - "小型手风琴":适合儿童学习。
4. "学习步骤": - "了解手风琴结构":熟悉手风琴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 "基本指法":学习正确的按键和吹奏技巧。 - "基础乐理":学习音乐理论,包括音符、节奏、和弦等。 - "练习曲目":从简单的曲目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5.

相关阅读延伸:第1课1节 学拉手风琴的基本常识

学拉手风琴的基本常识

《您也能拉手风琴》第1课1节


  一、手风琴的组成部分及相关用途

  手风琴是由键盘、风箱、贝司等三部分所组成的(见1.1图1),这三部分各有各的作用:

  1、键盘这边的琴键与钢琴、电子琴的排列是一样的,我就不多讲了。它主要是用于演奏乐曲的主旋律。

  2、中间有褶皱的这部分叫做风箱。风箱的作用之一是用于鼓气来冲击琴的簧片,使琴能发出声音;作用之二是用于控制声音的强弱。

  3、贝司这边有6排键钮,较小的琴有的只有5排、甚至是4排。

  第1排都叫做“对位低音”,第2排叫做“基本低音”,第3排叫做“大三和弦”,第4排叫做“小三和弦”,第5排叫做“属七和弦”,第6排叫做“减七和弦”。贝司侧重于伴奏。(注: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来讲,最陌生的莫过于手风琴的贝司了,因此,后面有一节课会专门比较详细地讲解贝司。)

 倘若单纯操作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其中之一,比如单纯在键盘上摁琴键,由于风箱的推拉没有操作,所以就不会有声音;单纯摁贝司的键钮也同理;而不摁键盘或贝司,只拉风箱,也不会有声音,甚至还会撑破风箱。所以,我们学拉手风琴,就是学习如何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整体的操作

  4、在琴的左侧上方有一颗放气的按钮(如1.1图2箭头所指),当我们完成了曲子演奏后,倘若风箱还没合上,此时就要摁这颗按钮来将风箱里的气排掉。要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二、拉琴的基本姿势

  拉琴姿势包括坐姿、琴背带的长短、琴在身体上的摆放、手型、手臂的姿势等。

  1、坐姿:要坐直,腰挺直,左腿成90度垂直于地,因为琴体主要是由左腿来支撑,右腿可以灵活一些。

  2、琴的背带长短:记住一点,不能一样长!一般来讲左肩的背带比右肩的要短1~2寸

  3、琴的摆放位置:通常来讲,我们坐着拉琴比较多。坐着拉琴时,将右侧约三分之一的琴体放置在左腿上,琴的左侧约三分之二的琴体是悬空的。右腿稍微夹一夹琴的右下角,以控制琴的稳固。(见1.1图3、1.1图4)

  4、右手的姿势

  (1) 原位手型:要领是,手掌指、手腕要放松,手指自然贴键,五只手指分别自然对应do、re、mi、fa、sol这五个音阶,这叫做“原位手型”,平时,五只手指在完成相关乐句的触键和离键之后,就要即刻回归原位手型,要养成这种习惯。(见1.1 图5)

  另外,在手风琴学习中,没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叫法,这些手指的名称分别由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所取代。拇指叫做一指,其它的以此类推。

  (2) 手臂、手腕、手掌这三者必须成一条直线(如1.1图6、 1.1图7、 1.1图8、 1.1图9)。这个姿势的要领是:右肘有意识往外推,但右上臂和右肩又必须放松,不能僵硬

  初学者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要坚持,学琴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许许多多的不习惯转变为习惯的过程。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定型。

  正常情况下,手腕不能突出(拉长音、结尾音时可例外)。

  (3)手指触键要领。一定要记住:通常情况下,右手的二、三、四、五指的触键和离键是由手指的第3个关节、也即是指掌相交的关节来带动的,而不是用手掌或手腕来带动的。一指用第2关节带动。(见1.1图5)

  二、三、四指是用指尖触键,一指用指尖的左侧触键,五指用介于指尖和右侧之间的位置触键。

  当右手指在进行触键和离键时,手掌及手腕必须是很放松的,不要用僵力




发布于 2025-06-17 06:14
收藏
1
上一篇:手风琴入门攻略,揭秘左手弹奏技巧与要领! 下一篇:美甲速成攻略,美甲甲片轻松贴,三步走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