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不绕弯子,不甩术语,结合日常例子让你秒懂~
一、二胡的“两根弦”:定弦就像“固定搭档”
二胡有两根弦,里面粗一点的叫 内弦,外面细一点的叫 外弦。
定弦 就是这两根弦的“固定音高”,默认情况下:
内弦永远调成 D音(相当于钢琴上中央C右边第二个白键),
外弦永远调成 A音(比内弦高5个音,听起来更亮)。
就像两个人拉手跳舞,内弦和外弦的音高关系永远不变,是“D和A”的固定组合。
二、音阶:手指按弦的位置决定音高
二胡不像钢琴有固定的琴键,音高靠左手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控制。
空弦音:不按弦直接拉,内弦是D(简谱里记作“1”吗?不一定,看调式,后面会说),外弦是A(简谱“5”吗?同样看调式)。
按弦音:手指按在弦上不同位置,弦振动的长度变短,音就变高。
比如:
内弦空弦是D,食指按第一品(靠近琴头的位置),音高变成E(简谱“2”),
中指按第二品是F(简谱“3”),无名指按第三品是G(简谱“4”),小指按第四品是A(简谱“5”)。
外弦同理,但音更高,比如外弦空弦是A(简谱“5”),按下去依次是B(简谱“6”)、C#(简谱“7”)、D(简谱“1”高八度)等等。
记住:手指越靠近琴马(琴尾部),音越高;越靠近琴头,音越低。
三、调式:“1”的位置变了,曲子的“调”就变了
二胡的“调”其实是告诉你“简谱里的‘1’对应哪根弦的哪个音”。
比如最常用的两种调:
1. D调(1=D):
内弦空弦就是“1”,外弦空弦是“5”,
左手按弦的位置是“第一把位”(食指按“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适合拉《田园春色》这种简单曲子。
2. G调(1=G):
- 这时候“1”不再是内弦空弦,而是内弦按第二品(因为内弦空弦是D,D到G隔了3个音,所以“1=G”时,内弦空弦变成“5”,外弦空弦变成“2”),
左手位置变成“第三把位”(食指按“6”,中指“7”,无名指“1”,小指“2”),比如《赛马》开头就用G调,听起来更辽阔。
简单说:调式就像给曲子“换坐标系”,“1”的位置变了,手指按弦的位置也要跟着变,但两根弦的音高(D和A)永远不变!
四、节奏与拍子:像走路“一步一步”,快慢有规律
二胡的节奏靠右手运弓和左手按弦的配合,核心是“拍子”:
四分音符(X):唱一拍,比如“走—”(手运弓一次)。
八分音符(X X):两个音共一拍,比如“快走快走”(手快拉两下)。
休止符(0):停顿,比如“走 停 走”就是“X 0 X”。
拍号:比如4/4拍,意思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打拍子时手上下晃一下算一拍,一小节晃四下。
举例:《小星星》开头“1 1 | 5 5 | 6 6 | 5—”,每小节两拍(这里用的是2/4拍),“1”和“5”各占一拍,最后“5—”是两拍(加了一条横线,延长一拍)。
五、音域:二胡能“唱”多高多低?
二胡的音域大概从内弦空弦D(简谱低音“1”)到外弦最高音A(简谱高音“5”往上一点),覆盖超过两个八度(差不多20多个音)。
低音区(内弦空弦附近):浑厚,像男人说话,适合《二泉映月》的悲凉感。
高音区(外弦按到琴马附近):明亮尖锐,像女人唱歌,比如《葡萄熟了》里的快速音阶。
注意:二胡没有“半音品”,全靠手指精准按弦,比如“4”和“7”这两个音(简谱里的黑键音),按弦位置比“3”和“6”稍微靠近琴马一点,需要多练耳朵听。
六、简谱入门:二胡常用的“数字密码”
二胡看简谱(1234567),不用五线谱,简单好懂:
数字上面加点:高音,比如“1·”是高音do;下面加点:低音,比如“1̤”是低音do。
数字后面加横线:延长音,比如“5—”是两拍,“5——”是三拍。
数字下面加横线:缩短音,比如“5”是一拍,“5”下面加一条横线是半拍(八分音符)。
符号标记:比如“⌒”连音线(弓不松开,连贯拉),“滑音符号↘”(手指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比如从“3”滑到“5”)。
七、常用技巧里的“乐理小秘密”
揉弦:手指在弦上小幅度摆动,让音高轻微波动,听起来更有感情,相当于给音加了“颤音滤镜”。
滑音:手指不松开,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比如从“1”滑到“3”,中间经过所有的音,像坐滑梯。
换把位:比如从D调第一把位换到第二把位,其实是手指整体往琴马方向移动,按更高的音,相当于“换一个音区唱歌”。
总结:二胡乐理就像“找位置+打拍子”
1. 两根弦永远是D和A,像固定的“起点”和“搭档”。
2. 想吹不同的调,就改变“1”的位置(比如D调“1”在内弦空弦,G调“1”在内弦按三品)。
3. 节奏就是按拍子运弓,快歌用短音符,慢歌用长音符,休止符记得停。
4. 多听曲子,跟着简谱打拍子,慢慢就能找到“音高”和“位置”的感觉
如果有具体问题(比如某首歌的调怎么找,或者手指按不准音),可以随时问我,咱们再单独拆解! #如何自学二胡##自学二胡能不能成功?##二胡入门##二胡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