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一周年】雪山守护者的荣耀征程,致敬一周年庆典

【火焰蓝一周年】雪山守护者
在巍峨的雪山之巅,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着火焰蓝的制服,肩负着守护我国西部边陲的重要使命。他们就是——雪山守护者。
一年来,雪山守护者们不畏严寒,不惧风雪,坚守在雪域高原,用忠诚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坚守岗位,守护平安"
雪山守护者们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他们每天在海拔数千米的雪山上巡逻,检查边境设施,严密防范非法跨境活动,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抗雪救灾,彰显担当"
在暴风雪来临之际,雪山守护者们冲锋在前,迅速投入抗雪救灾工作。他们清理道路积雪,确保交通畅通,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安全保障。在抗雪救灾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科技强警,提升战斗力"
雪山守护者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战斗力。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无人机、红外线夜视仪等设备,提高了巡逻效率和侦察能力。同时,他们还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
雪山守护者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他们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性修养,确保队伍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他们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帮助,

相关阅读延伸:【火焰蓝一周年】雪山守护者

编者按

10月25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首站是云南森林消防总队。从“橄榄绿”到“火焰蓝”,这里的消防员们初心不改,面对熊熊大火,他们蹈火逆行;面对遇险群众,他们生死营救,用行动践行着十六个大字: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岁月静好,愿消防员们每次都能平安归来。

玉龙雪山,纳西族人民膜拜的神山,游客们的打卡圣地。

从私心讲,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玉龙大队一中队消防员张鑫不愿意看到玉龙雪山游人如织。“人多了,火灾隐患就大了,山里的珍稀植被就有被烧毁的危险。”

私心归私心,实际中,从2012年起,每年1月至6月的护林防火期,他和战友们靠前驻防,把营区扎进雪山,守护着这片净土。

他们因此得名——雪山守护者。

队员们在景区巡护

8年前他们进驻玉龙雪山

8年前,年仅17岁的四川雅安小伙张鑫入伍,加入到武警玉龙森林大队。当时,玉龙雪山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刚三年。

玉龙雪山植被由下到上主要为云南松林、丽江云杉林、大果红杉林和冷杉林,植物物种丰富。游客多了,火灾隐患大了。特别是每年1到6月的护林防火期,雪山地区天气干燥,稍微有个火种,就有可能引发山火。

于是,从2012年起,每到护林防火期,作为森林救火的主力军,武警玉龙森林大队一中队和二中队的消防员们每年轮换着靠前驻防在景区,担起守护净土的职责。

每天,他们出动3个小组在景区不同地方开展携装巡护。一组在景区大门口收缴火源火种,并发放防火宣传资料,二组在蓝月谷景区进行巡护,三组在云杉坪景区进行林火知识普及和防火宣传。


队员们向游客发放防火宣传资料

小组每组10人,为和游客沟通起来更自然,也为了达到更好的巡护效果,每天上午8点半出发前,领导会特意交待消防员们一定要规范用语,以免不必要的争端发生。

“您好,您已进入景区,为了景区和您的安全,请主动上交火种。”10月27日下午,玉龙雪山景区大门口,面对不断进入的车辆,消防员们主动敬礼的同时,总会礼貌地递上这么一句。

几公里外的蓝月谷景区,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块都看得见,不少游客靠近湖边拍照,落水风险不小。这时,消防员们会适时地说句:“您好,这里水深,请您注意安全。”碰到吸烟的,他们也会主动上前劝阻。

游客们大多比较配合,遇到不太配合,甚至不理睬的,消防员们会耐着性子讲可能出现的危害。“游客们基本会听。”张鑫说。

开展破拆演练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靠前驻防以来,共有1080人次的消防员在景区巡护,他们共检查游客2877万余人、车辆540万余辆,发放防火宣传单1698万余张,收缴火种512万余个,劝阻游客熄灭烟头51万余次。

一次次看似简单的巡护带来的效果明显:自2012年靠前驻防以来,玉龙雪山景区内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当然,也有紧急情况出现。

2013年左右,离玉龙雪山景区收费站一公里左右的面山区域突发森林火灾,山火随时可能蔓延至景区内,情况危急。看到烟火后,在大队干部指挥下,消防员们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扑救,历经三天两夜,大火终于被扑灭。“当时心里害怕,老担心火势蔓延到景区里,还好,最后控制住了。”张鑫事后回想,仍觉后怕。

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看看儿子执勤的玉龙雪山到底有多美”

数据堆积的背后,是这些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小伙子们的坚持与坚守。

巡护时,消防员们要背着各种消防装备,人均负重20公斤左右,在山路上徒步巡逻,这对消防员们的体力来说,是个极大考验。为此,他们坚持每天跑步至少5公里,增强自身体质。队伍靠前驻防,驻防点很简陋,连热水都没有,他们只能用锅炉烧水。

白天,雪山上游客多,但下午游客散去后,偌大一座雪山,就剩下几十名消防员,形成极大反差。尤其晚上,驻防点周围万籁俱寂,不时发出鸟虫叫声,听着特别孤独。为此,大队与玉龙县图书馆签订了“图书借阅协议”,并在驻防点开设了公共阅读点,让队员们解了乏,更从书中受了益。除此之外,他们学习弹吉他、自编自演舞蹈、到附近的简易篮球场出出汗……总之,想尽办法让自己过得不乏味。

在景区内开展救护演练

对消防员而言,高海拔是最大的挑战。2017年,消防员张家军从老家安徽来到玉龙雪山,成为一名消防员。“刚来时,高原反应特别厉害,第一次携带装备巡逻就累吐了。”经过不断训练,张家军的高原反应慢慢没了。

2018年10月,武警玉龙森林大队转制到应急管理系统,更名为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玉龙大队。消防员们褪下“橄榄绿”,换上“火焰蓝”。他们的职责,从主攻扑火,转变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起初心里失落。”张鑫不避讳内心想法,“特别是换装后,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这支队伍……说实话,心里不好受。”

一次次任务中,一次次救助中,这些质疑被打破。如今,在玉龙雪山景区,再看到身着“火焰蓝”制服、踏着整齐步伐的消防员们巡逻执勤的身影,很少再有游客大惊小怪,“这是什么队伍?”

转制意味着责任更重。一年来,除继续提高灭火技能,张鑫和战友们开始把精力放在山岳救援、地震救援等先前极少接触的救援技能上,并定期和战友们开展相关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张鑫还有个想法:父母年龄不大,才50岁,可自己来丽江8年,他们怕添麻烦,从没来过自己执勤的地方,“希望他们来看看,看看儿子执勤的玉龙雪山到底有多美!”


来源:人民网 记者:程浩 摄

发布于 2025-05-28 18:17
收藏
1
上一篇:「火焰蓝一周年」,记者亲历,零距离体验消防“蓝朋友”的平凡日常 下一篇:吉他入门必学,CAGED系统解析!轻松掌握指板上和弦定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