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摇滚新篇,如何让菊次郎的夏天海派民乐颠覆爱乐者视听体验

要将唢呐与《菊次郎的夏天》这样的轻柔、温馨的旋律结合,并摇滚化,同时融入海派民乐元素,颠覆爱乐者的认知,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节奏重编": - 将原曲的节奏进行摇滚风格的改编,比如加入重拍、切分音等,增强音乐的动感。 - 利用唢呐的快速演奏技巧,模仿摇滚乐中的快速演奏段落。
2. "音色融合": - 在唢呐中加入电音效果,如通过电子合成器模拟唢呐音色,再与摇滚乐器(如电吉他、电贝斯)混合。 - 使用唢呐模仿摇滚乐器中的独奏部分,如模仿电吉他的solo。
3. "和声创新": - 在原有的和声基础上,加入摇滚乐中的和弦进行,如七和弦、九和弦等,增加音乐的色彩和层次。 - 使用唢呐演奏复杂的和声线条,打破传统民乐的和声模式。
4. "旋律改编": - 对原曲旋律进行摇滚化改编,如增加音阶跳跃、旋律线条的复杂度等。 - 将唢呐的音色与摇滚乐的旋律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5. "海派民乐特色": - 结合海派民乐的演奏技巧,如江南丝

相关阅读延伸:唢呐怎么让《菊次郎的夏天》摇滚起来?海派民乐颠覆爱乐者的认知

随着唢呐与电声乐队狂飙的一曲《凤舞》,2020年“思南赏艺会”《地球村民乐奇遇——民乐世界之旅》落下帷幕。历时两个月,海派民乐以精彩的创意与编排和观众相约思南公馆。

“唢呐不止在婚丧嫁娶中出现,它可以非常时尚、非常摩登、非常摇滚。”在今晚的演奏会上,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唢呐演奏家姜峰、闫晋龙向观众展现了唢呐丰富的表现力与各种可能。一曲《菊次郎的夏天》,将原本小清新的久石让风格改编得炽烈灼热,在冷冽的寒风里为观众带来火热的盛夏气息;西域风格浓郁的《日出东方》、探戈风情的古巴歌曲《鸽子》、音色苍凉的管子所演奏欧美流行歌曲《Bruno Mars金曲串烧》……中国古老的乐器在演奏家青年手中犹如奔放不羁、游历天涯的浪子,颠覆着观众对于民乐的认识。

本届思南赏艺会由中共上海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民族乐团、思南公馆共同承办,与观众分享了八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跨界的视听盛宴——集艺术表演、专家导赏、现场互动于一体,从民族放眼世界,倾听艺术。

乐以“动感”为核,首场以打击乐为主的专题活动于10月9日在思南公馆举行。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主持,舞蹈家黄豆豆、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首席王音睿等青年演奏家以各自的艺术形式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自由切换,尽展打击乐王国的缤纷魅力。

乐以“治愈”为用,在《二胡奇遇》主题活动中,乐团二胡独奏家马晓晖与上海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音乐理疗教授提姆·凯利、吉他演奏家陈功齐带来一场民乐与中西医的奇遇,以音乐与对谈的形式开展一场“乐道”与“医道”的对话,体会音乐与人文之间深刻而广泛的联结。

乐以“和谐”为美,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最重要的要义,此次思南赏艺会的多场活动无论从乐器的搭配还是中西方音乐的结合,无一不完好诠释“和谐”的奥妙。在《一往“琴”“笙”》主题活动中,乐团笙演奏家赵臻携手手风琴演奏家孙梦雅、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金承志联袂呈现东西方和声乐器的异同,探讨音乐艺术的“和谐”之美;诉说人间千般情愫的《极“笛”之风》,以不同地域的笛声与观众形成强烈共鸣,导赏嘉宾姚申申与金锴、顾剑楠、赵韵梦三位乐团笛子声部演奏嘉宾以对谈形式,向观众介绍了骨笛、篪、箫,梳理了中国传统吹管乐器发展的基本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乐器的声音特色;《横的琴私语竖的琴》,乐团扬琴演奏家曹蕴和竖琴演奏家孙之阳在同一时空下形成扬琴与竖琴的完美契合;作家陈丹燕配合音乐分享了她的环球旅行故事,探讨关于音乐、记忆与生命的点滴感悟。《弹卡林卡的“阮”妹子》,则由乐团阮声部首席刘波带领“时尚品弦”组合,呈现阮族重奏的多元魅力,翻译家薛范作为特邀嘉宾,讲述俄罗斯歌曲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的《琵琶环游记》,由琵琶演奏家俞冰讲述他从传统到创新的艺术探索心路,琵琶与小提琴、吉他、京胡等不同乐器的融合碰撞,展开一次次精彩的音乐之旅。

乐贯中西,畅游世界。公益文化品牌“思南赏艺会”的第三届活动虽已收官,明年“思南赏艺会”系列演出还将继续与观众见面,打造体现城市文化高度的高品质演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使民族文化更通俗易懂、以更具当代生活美学的方式深入人心。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编辑:姜方

发布于 2025-05-07 18:15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入门必学,如何在吉他上弹奏C和弦,大横按封闭和弦使用技巧与练习方法详解 下一篇:跨界新篇章,唢呐演绎电声摇滚,奏响菊次郎的夏天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