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学吉他的过程中发现,唱歌和说话其实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情感。
大家想想,咱们平时说话、唱歌,是不是都讲究个抑扬顿挫?
就像语文里拼音声调有四声,就可以把它想象成基本音阶 do re mi fa。
假如一首诗朗诵起来只有声调的区别,用我小时候语文老师的话讲就是在和尚念经。
假如一首歌只有音阶......是的,那也是在念经。
那么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该如何体现呢?我发现它主要就是受节拍、时值的影响,音符只是以符号的形式描述它们
节拍:
刚开始接触节拍的时候,我也觉得挺复杂,后来才发现,节拍其实包含两个概念:拍子与小节。
先来说说拍子,我发现生活里好多有规律的动作都能对应拍子。比如说,我手拿起再放下,这就是一拍;脚抬起再放下,也是一拍;点头一下,是一拍;鼓掌一次,同样是一拍。要是我连续重复这些动作,重复 2 次那就是两拍,3 次就是三拍,4 次自然就是 4 拍啦。这么看来,在音乐里,有规律的动作所对应的时间片段,就可以定义为拍子。
再讲讲小节,我把连续鼓掌 4 次当作一组动作,那这一组动作就是一小节,很明显这个小节有 4 拍。不过,小节光有拍子可不行,还得加入音阶。加完音阶再给每个音阶分配好拍子,这个小节就有了旋律。要想让旋律更加动感、节奏性一点,我们还可以加入强弱规则。如果一个小节有2拍,一拍强一拍弱,如果有3拍,可以是强弱弱,有4拍可以是强弱强弱等。
音符
弄清楚了小节,接下来就是给小节中的音阶分配拍子了。怎么分配?这就用到了音符,音符在不同谱例的写法是不一样的,以简谱为例:
假设加入1、2、3、4 四个音阶,每个音分配1拍。在简谱里,只有数字默认就是四分音符,也就是写成 1 2 3 4 这样。
假设加入1、2两个音阶,每个音阶分配2拍,那就是二分音符:1 - 、2 -,数字后面加一条短线
假设只加入 1 这一个音阶,小节中的4拍全都给这个音。这个音就是一个全音符:1 - - - 。
以上短时线音符"-"被用作增时线处理,加在音的后面,每增加一条表示原音符增加一拍。接下来看看被用作减时线的场景:
有时候加入的音阶数量会超过小节中的拍子数量,那么必然会出现有的音阶分配不到一拍的数量,因此就出现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理论上,可以无限分。只不过人类还到达不了光速。
八分音符:数字下方加一条短线
十六分音符:加两条短线
三十二分音符:加三条短线
...
以上短时线音符"-"被用作减时线处理,加在音的下方,每增加一条表示音符的时长就变为原来的一半。
时值
从音符的名称中不难发现,音符之间是有比例关系的,其实就是时值关系。只不过是相对比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
二分音符的时值是全音符的一半;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二分音符的一半;八分音符的时值是四分音符的一半 ......
我打个比方,假设我们把全音符想象成一整段 60 秒的时间,那么二分音符就相当于 30 秒,四分音符是 15 秒,八分音符是 7.5 秒。比如说在一段音乐中,一个全音符持续的时间里,可以容纳两个二分音符,或者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时长比例关系了。
特殊音符
- 附点音符:写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例:”5·” 它会让音符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在这里是1拍半
- 连音线:一条弧线,当它连接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时,这些音符只演奏一次,其时长是被连接音符时值的总和 。这里面又分延音线和圆滑线。前者连接的是相同音高的音符,主要延长某个音的时长;后者连接的是不同音高的音符。
- 三连音:三连音是将原本的一个音符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用数字 3 和弧线表示
- 休止符:用来表示音乐中的停顿。简谱中,休止符也有时值之分,和音符相对应。比如全休止符用 “0 0 0 0” 表示,相当于全音符的停顿时长;二分休止符是 “0 -”,对应二分音符的停顿;四分休止符是 “0” ,时长和四分音符的演奏时间一样,只是这里是停顿。
简谱上的拍号
如 4/4, 4/3等。 分母表示以哪个音符为一拍,分子表示每小节有几拍。4/3 拍号举例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