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操作系统产业意义解析,华为鸿蒙捐献事件揭示无限潜力

物联网操作系统(IoT OS)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基础软件,其产业意义非常重大。从“华为捐献鸿蒙基础能力”这一热点事件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物联网操作系统产业的意义:
1.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物联网操作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创新的载体,它推动着物联网产业链的升级。华为捐献鸿蒙基础能力,有助于鸿蒙OS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2. "产业生态构建": -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发展,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华为鸿蒙OS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加入,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的繁荣。
3. "国家战略需求": -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4. "降低应用门槛": - 物联网操作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环境,降低了物联网应用的开发门槛。鸿蒙OS的开放,使得更多开发者能够参与到物联网生态建设中来。
5. "提高设备互联互通性": - 物联网操作系统是设备互联互通的桥梁。鸿蒙OS的推出,旨在实现不同设备、不同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6. "促进跨界融合": - 物联网操作系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跨界融合的平台。鸿蒙OS的开放,使得物联网技术能够应用于更多领域,

相关阅读延伸:物联网操作系统产业意义有多大——从“华为捐献鸿蒙基础能力”热点事件说开去

来源:光明网

物联网操作系统产业意义有多大

——从“华为捐献鸿蒙基础能力”热点事件说开去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华为发布“鸿蒙系统”的热度还没减退,华为方面再次发布重磅消息——已分两次将鸿蒙OS基础能力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对此,华为方面表示,华为捐赠鸿蒙最核心基础架构部分,让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获得代码,生态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诉求做自己的产品。

这段时间,身边很多华为手机用户将手机操作系统从“安卓”升级到了“鸿蒙2.0”,大家也深刻体验到,手机瞬间从普通移动终端变成了物联网时代的“超级终端”。“这就相当于,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华为‘智慧屏’的话,‘鸿蒙’就能立刻让手机和‘智慧屏’融合成为一个新的‘超级终端’,等于用户拥有了一个超大屏幕的手机,可以在70英寸的屏幕上自由地看微信、读新闻以及运行其他App……”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打了这样的比方。

华为这几年为什么要推出“鸿蒙系统”?“鸿蒙系统”对中国物联网发展有何战略意义?此次捐献事件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移动终端到物联网超级终端

回顾通信技术史可以发现,实现更有广度、深度的“连接”,是人类内心深切的需求和渴望,包括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家里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小区的电梯、门禁、停车道闸;城市里的车辆、路灯、摄像头……当以上种种都有了产生、传输数据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更大的商业空间就此打开。

把时间倒回到2019年的8月9日,这天正是华为年度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2020年9月10日,华为“鸿蒙系统”升级至华为“鸿蒙系统”2.0版本,并面向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2月22日,华为宣布将在2021年4月推送手机版鸿蒙OS,Mate X2 将首批升级。2021年6月2日,华为重磅发布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鸿蒙操作系统2.0版本。

且不说系统推出时,便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后续一系列举措让“鸿蒙系统”持续占据着行业话题“C位”,并让该系统与物联网产业的创新迭代密切相连。在业界人士看来,“鸿蒙系统”并非单纯的手机系统,而是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可以赋能5G、IOT(物联网)、工业互联等诸多领域。

“‘鸿蒙系统’是智能时代发展产物。”倪光南认为,万物互联时代,如何发挥和协调各种物联网设备的作用,可以有不同的途径。比如,有人强调提升各个设备的能力,希望通过设备间的通信实现互动;而“鸿蒙系统”则强调实现不同硬件的深度融合,即使这些硬件并没有用导线连在一起,但通过无线连接、通过软件定义,这些设备可以灵活地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超级终端。

作为行业一线的资深从业者,麒麟软件董事长谌志华深有感触。他介绍,该系统面向物联设备操作系统的碎片化问题,旨在提供灵活、可裁剪的操作系统和物联通信协议,以有效实现多设备统一内核、弹性部署、设备间通信和资源共享。

也就是说,消费者跨设备使用时操作更加顺滑简单;同时,开发者一次开发,也可以多端部署,按需调度全部设备潜力。“‘鸿蒙系统’应用效果表明,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系统问世必将大大加速中国物联网在全球的推广应用,推动人与万物联结新时代的到来。”倪光南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开源社区从跟随到主导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一款操作系统看做是软件工程的“集大成者”,或者看做是提供底层硬件和其他软件中间的平台。总体来看,“鸿蒙系统”优势在于开放,但能否构建成熟生态体系也成为“鸿蒙系统”的成败关键。

“除了工作难度大外,更难的是要形成包括成千上万开发者共同维护的软件生态环境,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做支撑。因此,操作系统需要吸引各行各行的从业者一起参与到开发和应用中,这也是国际上一般倾向于采用开源模式发展大型基础软件的原因。”谌志华说,华为鸿蒙物联网操作系统为设备互联互通、无缝跨设备操作体验、开发生态支撑等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技术成败往往取决于生态,而营造一种新的生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兼容原有生态很有必要。”倪光南也这样分析。实践证明,“鸿蒙系统”2.0版可以很好地兼容安卓生态,这也显示出继承和发展智能时代新生态能力,有利于“鸿蒙系统”在物联网时代推广。“当用户从安卓系统升级到‘鸿蒙系统’,会发现原先熟悉的应用和积累的数据都没有变化;但同时,手机却变成了一部物联网超级终端,这使用户能毫无顾虑地选择升级。”

“这次捐献事件将进一步加速中国物联网生态和产业建设。”在谌志华看来,首先,我国99%企业使用开源软件,但在开源社区贡献份额仅占6%,我国开源生态建设才刚刚起步,缺乏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技术和开源组织,过去中国企业在开源社区以跟随为主;其次,未来中国龙头企业将拥抱并主导开源社区,本次捐献事件的意义更在于带动更多开源社区从跟随到主导。

不只是华为的鸿蒙,更是世界的鸿蒙

就在华为捐献鸿蒙OS基础能力后,华为方面提出,将持续推动发展鸿蒙生态,并加大对全球开发者的支持。这也助推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体现了开源治理的建设理念。也就是说,鸿蒙将不只是华为的鸿蒙,当其开放源代码后,也将是中国的鸿蒙、世界的鸿蒙。

很显然,“鸿蒙系统”有助于打通万物互联关键一环——手机,从而全面打通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汽车等设备的界限,实现跨设备协同,建立跨设备融合的生态系统。

“加强软硬一体化应用生态、加强多设备协同能力、加强设备间一致性体验,是未来技术方向和产业发展趋势。不难看出,物联网发展关键点在于跨平台、跨终端的产业协同。”谌志华认为,开源社区建设主要强调开发者参与度和原创贡献度,需要通过市场吸引贡献者和原创技术,最终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应用生态问题,让基础软件设施不再受制于人!

近年来,华为、麒麟软件等国内龙头企业一方面在积极拥抱开源,另一方面也在通过相互协同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大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才队伍,壮大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产业生态。

“让全球开源软件体系中能够有越来越多‘中国声音’,最终融入国际物联网领域,助力构建人类空间命运共同体。”谌志华说。倪光南也认为,我们可以主导开源操作系统,将加速中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使中国在该领域有望像5G一样引领世界潮流。

发布于 2025-05-04 20:15
收藏
1
上一篇:深圳北站“速通”攻略来了→轻松出行无忧行 下一篇:焕新升级,锋芒毕露!E7新锋系列高防护消防应急标志灯具震撼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