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美好时光,用短视频记录一起的好日子

记录好日子的短视频可以成为回忆的宝贵片段。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用短视频记录美好时光:
### 视频内容建议
1. "日常生活瞬间": - 早晨醒来,阳光洒在脸上的那一刻。 - 早餐的温馨时光,与家人或爱人的对话。 - 做家务的辛勤与快乐。
2. "家庭聚会": - 亲人朋友欢聚一堂的场景。 - 一起做饭、吃饭的温馨画面。 - 生日派对或节日庆祝的欢乐时光。
3. "旅行记录": - 每个目的地的风景和特色。 - 与家人或朋友的旅行趣事。 - 每天的日出日落,记录旅行中的美好时光。
4. "个人成长": - 学习新技能的进步。 - 挑战自我,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 每天的进步和成长。
### 视频制作技巧
1. "镜头语言": - 使用不同的镜头角度,如特写、中景、全景等。 - 运用慢动作、快动作等技巧,增加视频的趣味性。
2. "音乐和音效": - 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增强视频的情感表达。 - 加入自然音效,如笑声、脚步声等,使视频更真实。
3. "剪辑和特效":

相关阅读延伸:一起用短视频记录好日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一个由村主任和村民组成的“说唱组合”火了。他们拍摄的短视频不断“出圈”,其中反诈视频被国家反诈中心转发,引起热议。图为“说唱组合”正在排练短视频节目。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练寺镇下马刘村,刘家骏用手机拍摄记录麦收的短视频,收获不少点赞。图为刘家骏在拍短视频。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摄

6岁的华华是一名川剧爱好者。2020年起,他的父亲周正华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川剧男孩华华”,分享儿子学习川剧的过程,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图为华华在练习基本功,周正华在一旁拍摄。 新华社记者 刘 坤摄

在贵州焕河村,一朵朵清香的南瓜花被制作成精美的“瓜瓜酿”;北京安贞医院的郝医生用专业知识结合临床故事,科普心梗急救“快字秘诀”;博主“高妹爱摄影”帮助空巢老人拍照,并呼吁大家关注这一群体;年轻姑娘吴珊用3年时间驾车走过70个国家……近日,抖音公布2022年百大高光时刻,100条代表不同内容创作方向的短视频作品入选,引发网友关注。在人人手握麦克风、摄像机的当下,随手一拍,定格人生一瞥,记录时代一景。短视频创作与分享已经成为许多人记录生活、展现自我的新方式。

人人可以拍视频

皮肤黝黑、讲闽南方言的阿俊,从一位阿婆那里买回几块豆腐,经切块油炸后,塞满肉末,调好底汁,再放入砂锅焖煮。没过多久,香喷喷的豆腐煲就出锅了。配上米饭,阿俊和母亲的晚饭简单又可口——这条短视频在抖音平台点赞量超过200万,并入选抖音年度高光时刻。“太治愈了”“口音好温柔,想家了”“这才是人间烟火气”……网友们纷纷在该视频下留言。

短视频平台汇聚了万千普通人的创作热情。每位创作者、每件创意作品都有受到关注的机会。记者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记录真实生活”等话题的视频播放量累计达千亿次,大多呈现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在海量的短视频创作者中,有记录乡村生活的农民、科普医学小知识的医生、说走就走的旅行者等。短视频内容则涵盖了休闲娱乐、新奇热点、知识分享、技能经验、产品推广等海量内容。

由北京山水民乐团演绎的《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短视频,唤起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巧妙配合,加上女高音的点缀,让网友直呼“梦回暑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支由“80后”“90后”残障人士组成的民乐兼声乐专职乐团。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的发展,乐团转战短视频平台,不仅得到新发展,还收获大批新粉丝。据了解,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类似北京山水民乐团这样的特殊创作者还有很多。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短视频创作具有灵活性、娱乐性、门槛相对低等特点,对时长与拍摄要求不高,因而深受人们青睐,逐渐呈现出全民参与的趋势。身处数字经济时代,人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来自快手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快手平台上超过1万粉丝的创作者逾200万,同比增长40.8%;快手创作者粉丝总量2639亿,同比增长41.6%。

乡村题材受欢迎

一部手机、一台三脚架,“95后”蒙古族姑娘乌音嘎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分享牧区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草原。大学毕业至今,乌音嘎全网粉丝量积累至200万,视频播放总量超过4亿人次,她还帮助家乡牧民销售了总计100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9.34亿,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达90.5%,超过半数的人每天都会刷短视频。专家指出,庞大的用户群蕴藏着消费市场新蓝海。短视频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渠道和商业载体,可以作为电商运营的一种有效方式。

据悉,短视频平台不断加大对乡村短视频创作的激励与扶持。自2020年起,抖音宣布推出“新农人计划”,投入12亿流量资源,从流量扶持、运营培训、变现指导等方面扶持“三农”内容创作。快手也针对新农人创作者提出了“秋实计划”和“耕耘计划”。

记者从抖音了解到,话题“新农人计划2022”目前播放量已达到近900亿次。一批展现乡村生活、农村美食、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等“三农”领域的原创视频,多维度呈现中国乡村新面貌。不少网红达人积极推介家乡农副产品,受到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如今,短视频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农具”。据抖音发布的2021年“三农”数据报告,抖音农村视频一年时间总获赞量达129亿次,农村视频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另据《2021快手三农生态报告》,2021年每2名“三农”创作者中,就有1名可以获得收入。在快手平台上,农产品订单、销售额增长明显。

多一些“价值观算法”

贵州山村支教老师顾亚利用课余时间,用捐赠来的电吉他、贝斯、架子鼓等乐器教孩子们进行乐队表演,鼓励他们表现自我;插画师罗元将评论区中的留言绘制成“星星小人”,寄托无数网友深情,在网络上传递着温暖;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通过生动有趣的小实验,科普物理知识……受网友欢迎的短视频作品,传递着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专家指出,优质内容仍是短视频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力点应当是运用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用户多产出内容好、质量高、吸引人的优秀作品。

人们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不时会看到各种“辣眼睛”的短视频。一些短视频博主为了吸引流量,不惜哗众取宠,故意设计怪异、低俗的内容来增加曝光度,导致网络“审丑”乱象丛生。

业内人士认为,不少低俗短视频的点赞数、评论数不低,这显然与平台的引流密切相关。平台应少一些“流量算法”,多一些“价值观算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推荐短视频内容的参照标准,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曾持认为,治理低俗短视频,首先要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平台要积极响应相关部门提出的要求、作出的惩罚措施,对低俗短视频及制造者严加处理。同时,各平台之间应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对屡禁不改的低俗内容生产者采取一致的处理办法,以防止单个平台因为担心流量流失,而不敢惩罚低俗内容生产者的情况发生。

发布于 2025-04-21 13:15
收藏
1
上一篇:传统音乐在现代电影中的点睛之笔,传承与创新交融之美 下一篇:吉他入门必学,轻松掌握C和弦入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