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Martin吉他两大常见“通病”,原因及解决方案

关于Martin吉他,作为一款历史悠久的美国品牌,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音质闻名于世。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关于Martin吉他的“通病”:
1. "价格昂贵": Martin吉他以其高品质和品牌价值而闻名,其价格通常比其他品牌吉他要高。这对于预算有限的吉他爱好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虽然高价格反映了其品质,但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2. "维护成本": 由于Martin吉他采用优质木材和精细工艺,它们需要定期的专业维护来保持最佳状态。这包括调音、清洁、涂油和调整琴颈等。虽然定期的维护对于任何吉他来说都是必要的,但Martin吉他由于其高端定位,维护成本可能会相对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所谓的“通病”实际上反映了Martin吉他的一些优点,比如高品质和耐用性。对于追求高品质吉他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特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相关阅读延伸:关于Martin吉他的两个“通病”

美国Martin吉他,作为原声吉他的百年老字号,在民谣箱琴界享誉全球。

但不得不说,这个百年老字号,也有它自身的“毛病”,且坚持不改。

第一、琴颈插接角度问题

我有两把Martin,分别是HD28和00028,这两把琴从刚买来的第一天,就都存在琴颈插接的毛病,当时还不懂这些事情,也没太在意,后来从某乎上看到了“制琴师的书架”作者大洪写的一篇文章,才恍然大悟。

其实就是在14品处,出现一个类似“V”形下凹,导致整体弦距过高,按弦费劲,手感很差。

究其原因,就是琴颈插接角度出现了问题。

传统的民谣箱琴,如果出现弦距过高(例如说3.5mm以上),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有人会说,也可以调节琴颈钢筋啊。

琴颈钢筋的设计原理是用来平衡拉力,保证琴颈笔直度的。在标准音的情况下,当琴颈笔直或悄悄有一点点前弓的状态下,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为了想要调节弦距而动钢筋,千万不要。

也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打磨上弦枕或下琴桥,最多就是把琴码拆下来打磨。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确可以起到降低弦距的作用,但是打磨的程度也是要建立在合理的范围内的。例如琴桥和琴弦入孔处,要保证有一定的角度,如果磨得太过,会影响音质。

不正常的情况下,如琴颈插接角度出现了“V”形下“凹”的情况下,打磨琴桥就显得不太管用了,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找有经验丰富的修琴师来做“琴颈重置”,相对来说,这个活儿很麻烦,费力费时更费钱,且多多少少都会对琴有些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想买美产Martin吉他,最好还是亲自挑选,并不是说每把琴都有“通病”,但的确很多琴都有“通病”。从个体差异化上来说,Martin不如Taylor稳定,而且Taylor的NT琴颈是通过螺丝固定的,是“活”的,这样设计就是在不影响音质的前提下,方便拆装维修,且不会对琴体造成影响。


第二、琴体背侧板包边处——漆裂

在网上看到很多琴友的Martin背侧板包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漆裂,甚至包边脱胶。

我的HD28和00028也未能幸免,即使我平时对琴房的温湿度控制的非常好,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漆裂。

简单来说,原因无非就是因为Martin的“塑料”包边和木板为不同材质,热胀冷缩系数差别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2年左右的时候)、四季变化,导致开裂。

可以理解为正常现象。

但为什么又说是Martin的通病呢?

因为某些友商品牌,就不会或很少出现此类情况。这里面肯定牵扯到漆、胶的品种和工艺方面,或许是因为Martin为了音质,漆用的更薄,所以更脆弱,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吧?更深层次的我也不太懂,就不过多赘述了。

作为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字号,我想Martin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守着品牌LOGO固步自封,还是勇敢超越自我,这是值得Martin深刻反思的。

此图出自 制琴师的书架


此图出自 制琴师的书架


此图出自 制琴师的书架


此图出自 制琴师的书架



我的 00028




发布于 2025-04-19 21:15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界的奔驰宝马,探寻顶级吉他的传奇魅力 下一篇:如果保养不当,你的木吉他将面临这样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