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义匠心独运,打造一把充满生命力的吉他传奇

张维义,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某个人的名字,可能是一位艺术家或者手工艺人。如果您是在描述一个设想中的艺术作品,那么“制作一把有生命的吉他”可以是一个非常有创意和富有想象力的项目。以下是对这个项目的可能构思:
### 创意构思
1. "互动性": - 吉他可以通过触觉、视觉或听觉与演奏者互动。 - 例如,当演奏者弹奏某个音符时,吉他可以通过灯光或振动来响应。
2. "自我修复": - 吉他可以拥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比如当弦断裂时,能够自动更换或修复。
3. "情感表达": - 吉他能够根据演奏者的情感变化,通过音乐或视觉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技术融合": - 结合现代科技,如微控制器、传感器、电子元件等。
### 制作步骤
1. "设计阶段": - 确定吉他的基本形状和大小。 - 设计吉他的互动系统和自我修复机制。
2. "材料选择": - 选择合适的木材,确保其声音和手感。 - 考虑使用高科技材料,如智能材料,以实现互动和自我修复功能。
3. "技术集成": - 将微控制器和传感器集成到吉他中。 - 设计电路和软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 "互动设计":

相关阅读延伸:张维义:制作一把有生命的吉他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被誉为“中国吉他之都”,从2013年开始发展吉他产业,目前该县的吉他除工厂批量生产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手工制作。


走进正安吉他产业园大师工作室,张维义正在制作手工吉他。2019年,张维义获首届中国吉他制作大赛古典吉他组冠军。同年受邀到正安开设手工制琴工作室,从此开启了正安吉他之旅。




1993年,出生于四川自贡的张维义外出务工,从小被手工制作环境熏陶,立志寻找一份关于艺术的工作,恰好遇到广州的国营乐器厂——谐和乐器(后更名格利蒙那提琴有限公司)招聘,那时候是全国的乐器制作起步阶段,凭着父亲传授的木工经验顺利进入乐器厂,“我十分珍惜这次工作的机会,我是进厂的三十二分之一。”张维义依然清晰的记得。工作从制作小提琴配件开始,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张维义从初加工到精细制作一一掌握,逐渐变成厂里的技术骨干。



2002年,乐器厂老板引进吉他制作工艺,特邀了世界制琴大师Kenny Hill(肯尼·希尔)悉心亲授,张维义在此期间学习孜孜不倦,把所有制作流程技巧要点牢记于心,行动于手。同年乐器厂接到日本雅马哈吉他制作的订单,因其要求苛刻,制作难度大,乐器厂挑了最优秀的5名制琴师完成这批订单,而张维义就是其中一个。他负责的琴把制作,和标准仅差毫厘之间,圆满完成了订单,得到了老板的赞赏。在后面的学习生涯中,他刻苦专研,逐步掌握从原材料到吉他成品全过程的技术技巧。



早在当学徒时候,就有一颗种子在张维义心里埋下,致力要自己开拓一片疆土。2012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时间更多,在技术上的创新也有了突破,制作出了更多优秀作品,在参加多次比赛中荣获大奖,还担任了众多比赛评委,加办各种展会和交流会。



2013年,贵州正安开始大力发展吉他产业。2019年,张维义先后到正安考察三次,“这里山清水秀,营商环境好,政府重视,大力扶持,作为县级工业园区,非常有代表性。”张维义决定搬到正安发展吉他产业。从搬厂到开工期间,很多事项都由当地政府代办,贴心的服务让张维义十分感动。


对待吉他制作,他的要求近乎严苛。手工吉他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打磨,细致到微毫。从原材料选购到琴头制作、音梁制作、拼板,再到擦油漆、装配,需要200多道工序,正如张维义所说,“制作一把有生命的吉他”。



也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的手工吉他获得国内外演奏者的认可,仅2022年,张维义工作室共接到172把手工吉他制作订单,产值近1000万元。“我不仅要用心打造每一把吉他,赋予每一把吉他灵魂,我还不断创新,让吉他和多种文化碰撞,让吉他有更多的可能性。”张维义说到。通过创新,他不仅研发出全球首创的竹吉他,还将苗族文化与吉他制作融合,让吉他走出国门的同时,将中少数民族文化一起输出国外。



张维义生产的吉他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接踵而至的订单让他意识到,要培养更多的吉他制作高端人才,才能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才能让这座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和世界最大吉他制造基地称号的城市名副其实。


2021年,张维义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并成立了正安县张维义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每年招收6—8名新学徒,手把手教授吉他制作工艺。截至目前,张维义已经教授的吉他制作高端人才近20人,这其中,何平是他最早的徒弟之一。“张老师对制作吉他的要求十分严苛,每个细节必须做到分毫不差。刚开始学的时候很痛苦,但是,这20多年来一直跟着他学习,我的吉他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何平说。



在手把手教授学徒的同时,为了正安吉他产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张维义担任起了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吉他制造导师,每周二、周四到职校为学生们上一节吉他制作实操课。“吉他领域很广,只有不断地碰撞、交流,融入时代和新的元素,鼓励年轻人融入进来,传承下去,才能推动吉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张维义说道。



于细微处见功力,在实干中闯新路。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过硬品质,张维义获得2023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表彰。


在正安县大力发展吉他产业的今天,涌现出越来越多追求精益求精的吉他工匠,全县吉他产业的制造人才层次更丰富,吉他成品的种类更齐全,正安吉他的名声也更响亮。

记者/林剑

编辑/王江兰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发布于 2025-04-07 18:13
收藏
1
上一篇:从烤面筋摊到百万UP主,面筋哥的草根逆袭与生命绝唱,烤面筋背后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面筋哥,草根史诗演绎生命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