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这是一个总人口80万,属于湖北省20个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小城市,如今誓要打造“中国吉他之乡”,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奔向令人期待的目标。8月15日,北京伊司地曼乐器有限公司与松滋签约,这标志着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端乐器制造基地正式落户松滋。
松滋是怎么从一个老工业小城开启蝶变之旅的?昨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来到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原来这座正在崛起的“梦工厂”背后还有故事,不是偶然的。
看到家乡的决心,一个人带回一条产业链
松滋曾是湖北省二十个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松滋市委、市政府决心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松滋产业转型升级。但是文化产业缺“龙头”,松滋将目光锁定在松滋人汪锋华的桐馨吉他上。
2002年,汪锋华离开松滋老家,进入广州一家吉他厂打工。2010年6月,汪锋华组建了自己的工厂。2019年,他的吉他销售收入就达到8000万元,代工了日本、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际品牌。汪锋华的吉他还引来同行的高度认同和合作,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宗盛说,他的“李吉他”,终于找到了可以托付制作的工厂。
在“腾笼换鸟”政策下,近年来,一些制造业陆续从广州城区迁出。松滋的文化产业招商团队,立即联系上汪锋华,在详细了解家乡松滋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及返乡创业环境后,汪锋华立刻决定回到家乡。2023年9月,桐馨乐器公司总部及生产车间迁往松滋,主要生产高端吉他,是全国唯一全品类高端木吉他生产企业。2024年,桐馨乐器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其中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年创产值1.5亿元。
2024至2025年,桐馨乐器已接待来自瑞士、奥地利、荷兰、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巴西、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80余批次外国客商,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松滋抓住机遇着力打造文化创新产业园,又吸引了伊司地曼、锦鸿乐器、聚鑫乐器、云渡文化等11家行业企业迅速聚集。2025年预计可实现产值8亿元-10亿元,3年内可望达到20亿元,预计园区满园后达到50亿元,能带动就业近万人。小城松滋自此成为全国吉他制造的“顶流”。
打造“中国吉他之乡” 一个产业园激活一座城
今年6月18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调研松滋,走进桐馨乐器察看实木吉他全流程手工制作过程。他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要用好园区现有基础,推动吉他产业从生产、销售向展示、体验、娱乐等领域延伸拓展。”
倾尽全力打造“中国吉他之乡”。松滋投资5亿元建设这个占地195亩、21.5万㎡的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其产品已远销欧美、日澳及东南亚等近20个国家。目前园区7家企业已经投产,4家正在装修。世界知名高端制琴师亚伯拉罕等大师工作室,也纷纷落地松滋,引来数十家上下游企业组团考察。
8月23日,松滋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召开,明确“123456”的总体发展思路,提出要“聚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松滋市委书记汪卫表示,要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更好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松滋市将文创园建设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增强园区承载力、完善园区功能、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市级设立了2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引导金融部门专门设立“吉他贷”;策划一年一度的“松滋吉他音乐汇”;打造“松滋吉他”名片,建设吉他特色小镇,锻造“松滋吉他”IP,代言中国吉他制造新高度。
(荆楚网记者丁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冯袁玥 严芳婷 极目新闻记者张盼)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