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一把吉他引领小城音乐风潮,飙出高音新篇章!

这个标题很有吸引力!“活力中国调研行”是一个积极的主题,而“一把吉他让小城‘飙高音’”则描绘了一个生动、充满活力和可能带有戏剧性变化的场景。
这个标题暗示了:
1. "主题聚焦:" 调研活动关注的是某个具体现象或故事,而不是泛泛而谈。 2. "核心元素:" “一把吉他”是关键道具或起点,可能代表着某种文化、一个个体、一个爱好或一个新兴事物。 3. "地点特色:" “小城”表明故事发生在一个相对非都市化的地方,这更突显了“一把吉他”带来的巨大影响。 4. "结果/影响:" “飙高音”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可能指: "文化活力爆发:" 音乐、艺术或某种精神面貌的兴盛和活跃。 "经济/社会效应:" 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繁荣、关注或发展机遇。 "声名鹊起:" 获得了广泛认可或名声大噪。 "精神面貌提升:" 人们的精神状态变得昂扬、充满激情。
"推测内容方向:"
这篇报道或调研文章很可能讲述的是:
中国某个不起眼的小城,因为吉他音乐(可能是摇滚、民谣、乐队文化等)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也许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或

相关阅读延伸: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一把吉他让小城“飙高音”!

视频加载中...

“我要的声音,就是一个中年男人刚刚哭过的声音。”8月28日下午,“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团走进荆州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湖北桐馨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锋华开口便引用李宗盛当年的原话——这句话,也是李宗盛在跑遍30多家工厂后,最终把“李吉他”放在松滋生产的理由。

那把让李宗盛等了又等的琴,如今旁边静静摆着一把标价5.98万元的双面板手工吉他。汪锋华介绍,它“可以代表目前中国吉他制作的顶尖水平”:面板仅0.3毫米厚,中间夹层是航空级材料,在中国唯一一条全制程恒温恒湿生产线里,两位独立制琴师每月只能完成20把。

正在刨花飞扬的工作台前埋头校音的制琴师唐汇平,已整整做了23年吉他。他手里的这把双面板琴,“市场售价3.8万到5.8万元”。唐汇平告诉记者,最耗时的环节是“面板梁架的调校”,“两边要敲到均衡,声音不能晃,要平稳,两三个小时才能调好”。一个人、一个月,最多出两把琴,“时间主要花在选料和静置,让木头先安静下来”。

汪锋华是松滋人。2002年,他和17位同乡一起南下广州“吉他工厂”打工;2010年,三人在广州创办桐馨乐器;2023年,在松滋“腾笼换鸟”政策和乡情感召下,他把总部和生产线整体迁回家乡。“当年一起出去的17个人,现在一个不少,全回来了。”汪锋华说,他们带回来的还有全球订单——2024年,桐馨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接待了来自瑞士、奥地利、德国、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80余批次客商;2025年预计产值3.5亿元。

随着8月15日中国乐器龙头伊司地曼高端乐器制造基地正式签约落户,松滋已成为民谣吉他、古典吉他“双龙头”会师之地。产业园里,7家企业已投产、4家正在装修,2025年预计实现产值8—10亿元,3年内有望达20亿元,最终满园后突破50亿元。如今,一把小吉他,正把小城松滋拉进世界音乐的“最高音”区。

(长江云新闻记者 朱宇航)

发布于 2025-09-07 10:14
收藏
1
上一篇:李宗盛吉他传奇,松滋造音乐奇迹 下一篇:活力中国调研行,松滋桐馨乐器揭秘,李宗盛吉他制作背后的匠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