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大调核心和弦的构成音
分解旋律的前提是清楚每个和弦包含哪些音,以三和弦为例,七和弦可类推.
主和弦C:C根音、E三音、G五音,下属和弦F:F根音、A三音、C五音,属和弦G:G根音、B三音、D五音。
二、从“和弦音排列”到“旋律线条”
旋律线的本质是“和弦音的有序流动”,关键在音的顺序和节奏型。下边3种核心分解思路:
1. 琶音式分解突出和弦色彩
按和弦音的“音高顺序”上下行排列,形成类似“琶音”的线条适合表现明亮、流畅的感觉。
C和弦例:
上行:C → E → G(根音→三音→五音)下行:G → E → C(五音→三音→根音)
上下行结合:1→ 3→ 5 → 3→ 1(“C-E-G-E”用八分音符,最后C用四分音符,形成简单节奏:♪♪♪♪♩)
2. 分散式分解打乱顺序、增加旋律性
不按固定音高顺序,随机组合和弦音,但保持“围绕和弦框架”,避免加入非和弦音。
C和弦例:
1 → 5→ 3 → 1(根音→五音→三音→根音,节奏用♩♪♪♩,强弱交替),E → C → G → E三音起头,更有旋律起伏。
3. 衔接不同和弦,让线条更平滑
当从一个和弦转向另一个和弦时,用“级进”相邻音,如C-D、E-F或“共同音”两和弦共有的音连接,避免跳进过大导致旋律断裂。
C→F→G→C进行例:
C和弦:C → E → G接F和弦:G → A(级进,G到A是大二度)→ F(F和弦根音)→ C(共同音,C在C和F和弦中都存在)接G和弦:C → B(级进,C到B是小二度)→ G → D回C和弦:D → C(级进,D到C是小二度)→ E → G
三、节奏设计让旋律“活”起来
相同的音序,用不同节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关键是加入“长短时值对比”和“休止符”:
基础节奏型:
均分节奏:♪♪♪♪(平稳流畅儿歌常用)
附点节奏:♩.♪ ♪♪(强弱分明,♩.♪ = 四分附点+八分,增加推动力)
切分节奏:♪♩♪(打破强弱规律,更活泼)
例C和弦:
用“♩♪♪♪.♪”节奏:C(♩)→ E(♪)→ G(♪)→ E(♪.)→ C(♪),形成“长-短-短-长-短”的对比。
四、进阶技巧:加入旋律起伏
通过“音高走向”设计线条的“起承转合”:
上行(C→E→G):表现积极、推进感;
下行(G→E→C):表现柔和、收尾感;
波浪形(C→E→G→E→C→E):有起伏,更具歌唱性。
五、总结
1. 确定要分解的C大调和弦(C、F、G),写出它们的构成音;
2. 选择分解顺序(琶音/分散/级进连接);
3. 搭配节奏型(长短结合,加入休止符);
4. 调整音高走向,让旋律有起伏(避免一直上行或下行)。
将C大调和弦分解成旋律线,核心是把和弦内的音(根音、三音、五音等)通过有序的音高排列和节奏设计,转化为一条有流动性、连贯性的旋律。
代老师教电子琴每日更新免费电子琴曲谱和乐理知识,小编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到读者电子琴、钢琴练习。电子琴、钢琴学习是一个不能日进则日退的十分辛苦的学习过程,今天的乐理分享结束啦,感谢读者的陪伴,小编也会陪伴读者度过以后的每一天。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