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调和弦设计秘诀,1分钟学会,收藏必备!快速上手的yt教程

离调和弦的设计相对简单,但能立刻为你的音乐增添色彩和情感深度。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帮助你在1分钟内学会设计离调和弦:
### 1. 确定基础和弦 首先,选择一个基础和弦。比如C大调中的C大和弦。
### 2. 选择一个变化音 离调和弦通常通过添加一个变化音来创建。变化音可以是任何与基础和弦不同的音。例如,在C大和弦(C-E-G)中,你可以添加一个降二级音(Bb),得到C7/Bb。
### 3. 尝试不同的变化音 你可以尝试不同的变化音来创造不同的离调和弦。比如: - C7(C-E-G-Bb) - Cm7(C-Eb-G-Bb) - Cmaj7(C-E-G-B) - C9(C-E-G-Bb-D) - Cmaj9(C-E-G-B-D)
### 4. 结合实际应用 在实际音乐中,离调和弦通常用于特定的和弦进行中,以增加情感和色彩。比如,在C大调中,你可以使用C7来过渡到F大调或G大调。
### 5. 练习和实验 多尝试不同的组合,找到最适合你音乐风格的离调和弦。
希望这个简单的步骤能帮助你在1分钟内学会设计离调和弦!快收藏YouTube上的相关视频,

相关阅读延伸:离调和弦如何设计?1分钟学会,快收藏yt学习!

设计离调和弦的核心逻辑是突破当前调式的固有和弦体系,通过临时引入其他调的和弦(或临时变音形成的非本调和弦),实现和声色彩的变化、张力的增强或向目标和弦的引导。

一、“借用和弦”:从平行调/关系调“借”和弦

最基础的离调逻辑:直接借用当前调的平行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或近关系调(如属调、下属调)中的和弦,不改变调式核心,仅通过“明暗对比”增加色彩。

例1:平行大小调借用(最常用)

比如C大调(明亮)可借用其平行小调c小调(暗淡)的和弦:

c小调的“iv级”是Fm(C大调原调是IV级F),用Fm替代F,瞬间产生“明暗转折”(比如《晴天》副歌部分常见这种用法);

c小调的“bVI级”是Ab(C大调没有这个和弦),用Ab接入C大调的G(属和弦),会形成“降六级→属”的经典色彩进行(比如《七里香》间奏)。

例2:近关系调借用

比如C大调的近关系调是G大调(属调)、F大调(下属调),可借用G大调的“ii级”Em7(C大调原调ii级是Dm7),或F大调的“iii级”Am7(本身和C大调重合,但如果是F大调的“bVII级”Eb,则属于离调)。

二、“副属和弦”:为“临时主和弦”配属和弦

最核心的离调技巧:在当前调中,任选一个“非主和弦”(比如ii级、iii级、vi级等)作为“临时主和弦”,然后为它配置属和弦/属七和弦(即“副属和弦”),通过“属→主”的解决逻辑(张力→稳定),临时指向这个“临时主和弦”,形成短暂离调。

核心公式:副属和弦 = V7/某音级(“/”后是临时主和弦的音级)

比如在C大调中:

想临时指向“ii级Dm”(临时主和弦),则它的属七和弦是A7(因为Dm的属和弦是A,属七是A7),即“V7/ii = A7”;

弹奏逻辑:A7(副属,张力)→ Dm(临时主,解决),再回到C大调的和弦(比如G→C),会比直接弹Dm更有“推进感”。

常用副属和弦举例:

V7/V(指向V级G):C大调中G是V级,它的属七是E7,所以E7→G(比如《青花瓷》主歌“天青色等烟雨”的和弦进行:C→E7→G→...);

V7/vi(指向vi级Am):Am的属七是E7?不!Am的属和弦是E(因为Am的调式中属音是E),所以V7/vi是E7?不对——Am是小调,属七应该是E7(3-5-7-2),所以E7→Am(比如《安静》“我真的没有天分”部分:Am→E7→Am→...);

甚至可以叠层副属:比如V7/V7/ii(先指向A7,再指向Dm),更复杂但张力更强(爵士中常用)。

三、“临时变音”:直接改音形成“变化和弦”

通过升高/降低原调和弦中的某个音,直接形成“非本调和弦”,不需要严格对应某个调,更自由,主打“意外色彩”。

例1:增三和弦(+)

原调三和弦升高五音,比如C大调的C和弦(1-3-5)→ C+(1-3-#5),#5是临时变音,不属于C大调,形成“悬疑感”(比如电影配乐中常用C+→G7→C,#5解决到G7的b7音(b7=4),张力很强)。

例2:减七和弦(dim7)

原调导七和弦(比如C大调的Bdim7)是本调的,但如果临时降某个音形成“非导减七”,比如G#dim7(#5-7-2-4),不属于C大调,可作为“桥梁”连接不同和弦(比如C→G#dim7→Am,半音过渡很顺滑)。

例3:挂留和弦(sus4/sus2)

用4音/2音替代3音(比如C→Csus4(1-4-5)→C),4音是临时引入的“非三和弦音”,虽不算严格离调,但属于“临时变音色彩”,流行乐极常用。

四、设计关键:“离调后要解决”

离调和弦的核心是“临时偏离”,所以不能一直停留在离调状态,需要“解决”回原调的稳定和弦(比如主和弦I、属和弦V等),否则会变成“转调”(完全换调)。

比如:C大调中用A7(V7/ii)→ 必须解决到Dm(ii级),再从Dm回到G→C(原调);如果A7直接接C,会显得“没完成”,张力没释放。

总结

离调和弦的设计本质是“有目的的临时偏离”:

想加“明暗色彩”→ 借平行调和弦;

想增强“推进张力”→ 用副属和弦(V7/某音级);

想做“顺滑过渡”→ 用临时变音(减七、挂留等)。

代老师教电子琴每日更新免费电子琴曲谱和乐理知识,小编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到读者电子琴、钢琴练习。电子琴、钢琴学习是一个不能日进则日退的十分辛苦的学习过程,今天的乐理分享结束啦,感谢读者的陪伴,小编也会陪伴读者度过以后的每一天。

(下期见)

发布于 2025-08-28 22:12
收藏
1
上一篇:围棋读谱新境界,超越打谱,高效读谱提升棋艺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