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可以取消吗?——与王黎光先生商榷的争鸣之声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关于简谱是否可以“取消”,以及与王黎光先生就此问题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1. 简谱是否可以“取消”?"
"从理论上讲:" 任何一种符号系统,只要它还在被使用,还在发挥作用,就很难被彻底“取消”。特别是像简谱这样,在特定地区(尤其是中国北方和部分音乐教育领域)有着深厚基础和广泛使用的乐谱形式。 "从实践上讲:" “取消”简谱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历史和习惯:" 简谱在中国流行了数十年,培养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包括音乐教师、学生、业余音乐爱好者等。它已经成为许多人音乐学习和交流的“母语”。 "教育体系:" 在中国很多地区的音乐教育中,简谱是基础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取消意味着需要重写教材、重新培训教师,成本巨大且影响深远。 "社会基础:" 许多歌曲、乐曲、乐谱书籍、音乐软件等都使用简谱。如果取消简谱,这些资源将面临巨大的兼容性和转换问题。 "功能互补:" 简谱在记谱方面有直观、易学的优点,尤其适合记唱和快速谱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合所有场合。例如,大型专业

相关阅读延伸:简谱可以取消吗?与王黎光先生商榷 | 争鸣

配图©东方IC
文 | 杨春林


近日,看到作曲家、全国政协委员王黎光有关“取消音乐简谱的使用,全面普及五线谱记谱法”的两会提案(查看原文)由于多年从事民族管弦乐指挥、作曲与配器,我对五线谱与简谱的问题有些不同见解,在此与王黎光先生商榷。


在简谱与五线谱传入入中国之前,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声乐部分包括戏曲、曲艺等,主要是采用口传心授、师唱徒背的方法;器乐部分采用文字记谱法,如减字谱、工尺谱。

至近代,简谱、五线谱等记谱法传入我国。由于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音高,笔画少,加上高低八度的点,记录的符号相对减少,而且能表示出节拍、连奏、断奏以及力度符号,较之早期的减字谱、工尺谱方便很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简谱比五线谱更受青睐,普及程度更高。

本人认为国人选择简谱有如下原因:

第一,全世界的早期音乐之前,都是以单声部为主,主要依靠旋律与节奏的横向运动来表达音乐,属于一维音乐。西方产生多声部音乐几百年后,中国仍然采用单声部音乐表现形式。由于简谱比较适合记录单声部音乐,与中国音乐传统不谋而合,所以能迅速普及。

第二,没有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用首调唱名法演奏或聆听音乐,其主音是根据调性游移的,每个具体的音在不同的调性中唱名都是要变动的。这也和简谱记谱法的记录方式一致。

第三,中国音乐一般都是单一调性,很少转调,这些都比较符合简谱记谱法的特点。

而西人选择五线谱有如下原因:

第一,西方音乐大多数是使用固定唱名法的,而五线谱的音高也是固定的。

第二,简谱记录音高是用高音点与低音点,位置较难确定,容易产生误判,而使用五线谱能通过音符位置明确音的准确高度。

第三,五线谱比较容易在狭小的空间填充音符。这很适合多声部音乐的记录,比如钢琴。而如果使用简谱记录纵向和弦则会占用太多空间。

虽然简谱似乎有些缺点,但是在我多年实践的记忆中,中国民族音乐大部分演奏、演唱领域直到2000年左右仍然使用简谱。包括向西方学习而成立的民族管弦乐团,除了部分外来乐器使用五线谱以外,大部分民族乐器都使用简谱。

五线谱在近年来逐步得到普及,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国内率先使用五线谱的某民族乐团是文化部直属乐团。他们采用五线谱的原因据说是出访国外时,外国人要求参观乐谱。当时的团长突然觉得羞愧难当,因为乐团的乐谱居然是简谱,所以当时就痛下决心,回国后一定要改用五线谱。

第二,目前各大音乐学院都是以五线谱为标准记谱,视简谱为业余记谱法。所有的作曲者、演奏者均已以五线谱为标准记谱法,这也对五线谱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国外打谱软件的广泛使用可以说是压倒简谱记谱法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有了打谱软件,作曲者不再用手写了。关键还在于,打谱软件能出分谱。这对各大院团无疑是福音。以前手写总谱虽然也是五线谱,但是普遍有一道抄谱的程序。管弦乐团直接抄五线谱,而民族乐团还要翻译成简谱。有了打谱软件后,管弦乐团直接用五线谱分谱就可以了,不用再抄谱了。民族乐团的乐手郁闷了,虽然打谱软件能出分谱,可谱子仍然是五线谱,还得翻译成简谱,何不一步到位,直接用五线谱啊?

五线谱的普及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说五线谱比简谱高级,是现代化,甚至要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取消简谱,就值得商榷了。

第一,简谱是首调唱名法,五线谱是固定唱名法,按照哲学的观点,不同事物不可以类比。

第二,许多人并没有固定音高,如果把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应用到声乐领域中的民歌与创作歌曲中,他们还要熟悉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程关系、半音关系和众多民族调式。虽然不是不可以做到,但对普及型极强的歌曲艺术来说,颇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也必然让广大喜欢歌曲的普通大众一头雾水。

第三,某些民族乐器本身的定弦特征与五线谱固定唱名法有矛盾。比如二胡1-5定弦是D调,如果采用五线谱固定唱名法就唱做2-6,可是2-6在二胡中是C调。笛子则根本无法用固定唱名法演奏,都是被逼使用五线谱式的首调唱名法,只不过技术好的演奏员熟练谱子以后能够迅速转换而已。

第四,中国音乐早期的调性概念并非像现在那么明确,在戏曲里大多称为调门,可高可低。这种特征也让戏曲音乐更适合使用首调唱名法的简谱,而非五线谱。

综上所述,个人意见如下:

西方交响乐,使用五线谱顺理成章。

中国民族管弦乐有条件可以使用五线谱,没条件的也可以使用简谱。

民族管弦乐以及各类小合奏、重奏、独奏等,属于调性音乐并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可以用五线谱也可以用简谱,鼓励用简谱。凡是多调性或无调性的可以用五线谱。

职业民族管弦乐团用五线谱,非职业民族管弦乐团可以用五线谱,也可以用简谱,当然也可以两种混合使用。

地方乐种、戏曲、曲艺、宗教音乐,作为记录方式可以用五线谱与简谱,而作为实际应用,可以使用简谱。

古琴,鼓励用减字谱。

再对提案中如下陈述作文字商榷:

“相对于简谱,五线谱在音程关系和音符视觉上有和声容易识别、旋律一目了然的效果,因此被称为‘世界语’。”

句子中“世界语”用词不当。语为语言,用口表达者为语。记谱法属于书面符号,应该隶属于文字类别,不可等同表达。

“音乐记谱现代化是对传统音乐记谱的超越,是传统音乐记谱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文明转化。”

记谱法为工具,工具可以改变社会,但是工具本身不属文明范畴。而五线谱纯粹来自海外,更不是传统音乐记谱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文明转化。按照这句话的意思,可翻译为五线谱是由传统音乐记谱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文明中转化而来。似觉得难以理解。

“建议:取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简谱的使用,全面普及五线谱记谱法。”

取消简谱教材的建议,不包括大学吗?此句正确的叙述应是:“建议全面取消学校音乐教材中简谱的使用,改用五线谱记谱法。”

按照王先生“音乐记谱现代化是对传统音乐记谱的超越”的说法,五线谱是对简谱的超越。说超越,一定是高级对于低级的行为,倘若没有减字谱,五线谱就是横空出世的音乐记谱开创之举。可惜有了减字谱,五线谱就无法横空出世而只能超越了。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小学、中学先普及简谱,而在大学普及五线谱,让五线谱能骄傲地享受一把超越的快感?倘若取消简谱,岂非剥夺了五线谱超越简谱与减字谱的乐趣?


【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参与讨论:

yyzb1979@163.com

- THE END -
订阅 音乐周报






订阅 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连弹4个半小时,为什么王羽佳能刷新钢琴界“天花板”?

2023年音乐艺考:人数多、政策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音乐高校跨学科新专业火了

视唱练耳,规范学音乐的一把钥匙

四十载军旅艺程,五次天安门庆典,他以零失误率指挥军乐团为祖国献礼 | 人物

新课标来了,音乐还是听觉艺术吗?| 争鸣

金钟奖钢琴冠军孙麒麟:舞台是检验作品演奏的最好标准

张国勇:谈谈职业病

歌剧导演陈蔚:歌唱的审美误区、提高方法与三种境界




发布于 2025-08-26 19:14
收藏
1
上一篇:周杰伦晴天胎教级吉他教程,深入解析一品、二品、三品二弦演奏技巧 下一篇:两会音乐家热议建言献策,取消简谱提议引发热烈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