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让我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基础乐理,我整理了一下,同学们先从熟悉开始吧。
我讲的是和弦进行的底层逻辑,我会分三大块:功能和声、调式和声、无功能和声,来解释。
首先第一部分:功能和声。我们最简单的功能和声逻辑是 “属到主”(5级→1级),核心是紧张→释放的动态关系。不同风格中,“主”与“属”的色彩程度会变化。 传统风格,属和弦用纯属七( G7→C)。流行风格。属和弦变挂留( Gsus→C)。爵士风格。属和弦加复杂延伸音( G7#9b13→C)。我们无论古典、流行、爵士,核心逻辑仍是属→主,只是调节“紧张↔释放”的色彩浓度。而我常说的加入“下属功能”做缓冲。主(1级)和属(5级)是“两极状态”(要么极稳定,要么极不稳定),因此需要 “下属功能”(4级、2级等)承上启下。最传统和声,4级→5级→1级(典型 1 - 4 - 5 进行)。 现代音乐,5级也可往4级走(5→4→1)。还有同功能替代,自然大调的顺阶和弦可按“功能”分配。主功能,1级、6级。下属功能,4级、2级(二级作“下属功能”常用)。我们经典的 1 - 6 - 4 - 5,本质是主功能(1/6)→ 下属(4)→ 属(5)→ 主(1)的同功能替代。还可以延伸,1 - 6 - 4 - 5 可替换为 1 - 3 - 4 - 5、1 - 6 - 2 -。逻辑是“自然功能的同功能替代”。
第二部分,副属和弦(临时制造“属→主”张力)。副属和弦的核心,制造临时属→临时主的张力,本质仍需回到调内和弦。比如我们想临时往2级(Dm)走,首先先加个 A7(副属和弦)→ Dm,再解决到主和弦 C。想往 Em 走,先加个 B7 → Em,再解决到 C。
第三部分,替代属和弦(三全音关系,拓宽色彩)。替代属和弦基于 “三全音互换”,在目标和弦的上方半音构建属和弦,制造张力。G7(属和弦)的三全音替代是 Db7(因为 G7 的三七音是 7 - 4,Db7 的三七音是 4 - 7,相当于“调了个顺序”)。
第四部分,相关二级(二五一逻辑,缓冲张力)。“二五一”(2→5→1)的核心是 “下属 功能缓冲”。 临时二级(Dm7→G7→C)可理解为“属和弦的预备缓冲”,先铺垫过渡。临时二级的灵活性,可用小和弦、半减和弦,甚至 SUS 和弦(追求现代感时)。还能混搭副属和弦,衍生更多变化() 2 - 5 - 1 加入副属和弦)。
最后,有些作品有的情绪只需要简单和声,“复杂≠高级”,只是“可能性探索”。任何作品的底层逻辑绕不开“属→主”,所有变化(副属、替代属、调式转换)都在紧张→释放的框架内玩花样。
#基础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