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台湾省乐坛,民谣与流行音乐相互辉映,展现出独特的文艺气息和人文关怀。
《恰似你的温柔》:时光琥珀里的爱情标本
讲到1980的台湾省流行音乐,有一首不得不提的经典,就是这首《恰似你的温柔》。
《恰似你的温柔》 自制封面
作为这首歌的首唱,这时候的蔡琴看上去还有些青涩,但她在面对这首注定成为她人生的成名作时,却能淡定又从容地完美演绎了歌曲的意境。
青年时期的蔡琴 《恰似你的温柔》打歌现场画面截图
如回忆般展示的歌词情境,裹挟着离别时欲语还休的惆怅,瞬间将听众带入一个泛黄的记忆空间。旋律的线条如同时光的河流,既有舒缓的平缓处,也有情感激荡的跌宕处,将一段逝去爱情的遗憾与美好凝固成永恒的音乐标本。
《恰似你的温柔》 歌词本摘页 自制
蔡琴天生醇厚的声线却如陈年红酒,将淡然表象下的深情与对往昔的释怀,酿成跨越时空的缱绻。经典的电声吉他旋律空灵如山谷的回音,与旋律交织成温柔的网,轻轻兜住每颗易感的心,也将梁弘志笔下的破碎时光酿成醉人的醇香。
中国台湾作家、诗人、填词人、作曲人 梁弘志
2010年,该曲获得“华语金曲奖”评选华语乐坛30年经典“30年30歌”奖项,四十多年时在,历经无数翻唱,却始终无人能复刻那份独属于蔡琴的灵魂震颤。
中年时期的蔡琴 《恰似你的温柔》电视演出画面截图
当岁月的琴弦轻颤,《恰似你的温柔》宛如一阕永不褪色的诗行,在时光长河里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碎片。
包括邓丽君在内的诸多位大咖的翻唱,更是见证了它在华语音乐史上的不朽地位。
邓丽君版本《恰似你的温柔》唱片封面 网络素材
《原乡人》:漂泊游子的思乡恋曲
还是在1980年,邓丽君也发行了诸多经典之作,像《你怎么说》啊,《在水一方》啊等等等等,但因为我们之前刚刚作过她的特辑,这里就不展开了,本期我们只讲这一首《原乡人》。
邓丽君《原乡人》 自制封面
该曲是台湾省电影《原乡人》的同名主题曲,
电影《原乡人》海报
电影根据台湾客家裔作家钟理和的短篇小说《原乡人》及其本人经历改编,主要叙述钟理与妻子钟平妹和在1940年至1960年的二十年间的故事。
台湾省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 钟理和
由李行导演,秦汉和林凤娇主演。
台湾省导演、演员、制作人 李行
台湾省著名演员 秦汉 青年时期
台湾省著名女演员 林凤娇 青年时期
该片获得1981年第18届J马奖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并获最佳音乐、音效的提名。
电影《原乡人》剧情截图
而“原乡人”三字,本意是指在台湾日据时期,部分台湾省客家人对祖先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人的一种称呼,这其中,自然寄托了时代赋予的血脉根源情结。
作为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这首歌不仅有民歌的质朴,更有通俗音乐的流畅性和传播力,邓丽君的演唱,不仅倾注了她自己对祖国大陆深深的情感,更是将时代大潮下的家国情怀,和浓浓的乡愁,演绎得动人又揪心。
邓丽君《原乡人》原版封面
在全球华人圈中,这首歌就像一封永远写不完的家书,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在歌声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原乡人》歌词本摘页 自制
《忘了我是谁》:白色恐怖下的情感密码
《忘了我是谁》 演唱:王海玲
“我当时在坐牢,看不到报纸的。有一个给我们送饭的小杂役(狱友),他手上有那些废旧报纸,但他喜欢歌词,我就写歌词跟他换报纸。一下子就写了十几首,文思快得不得了,说写就写。写歌就像拉屎一样,快得很!”——这是国学大师李敖,参加台湾省综艺节日《综艺大哥大》,谈到《忘了我是谁》的创作背景时,一番戏谑加自嘲的独白。
李敖在《综艺大哥大》节目笑谈 截图
谁也不知道,这种看似荒唐的玩笑背后,藏了多么深刻的时代伤痛。
1973年,正值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李敖被台湾省当局封杀,而后又因”台D“罪名被捕,这个罪名当然是冤枉的,因为李敖从来都是坚定支持祖国统一的知识分子,被捕前不久,他还刚因为发文批评GM党政府,而被台湾省当局认定”走G党统一路线“。
中国台湾作家 评论家 历史学家
这位作曲者许瀚君,当时本职是美籍华裔的网络工程师,网络上的资料不多,只知道他不久后就移居美国,干上了老本行。
曲作者 网络工程师 许潮君
1980年,《忘了我是谁》由金韵奖获奖的歌手王海玲演唱,并收录于《金韵奖六》合辑发行。
《金韵奖六》合辑 封面
王海玲清澈见底的嗓音,把这首歌唱成了带着时代伤痕的青春恋曲。
青年时代的王海玲 电视节目演唱截图
中年时代的王海玲 民歌30年纪念活动演唱截图
它用最清新的校园民谣包装,唱着最深沉的时代困惑,就像学生时代传过的小纸条,表面写着"今天作业是什么",其实暗号都藏在铅笔画的星星里……
《忘了我是谁》 歌词
《龙的传人》:血脉里的长江黄河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两首跨年代传播的经典之作,而且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一年,李建复的个人专辑《龙的传人》正式发行,收录了发行于1978年的单曲《龙的传人》和发行于1979年的《归去来兮》这两首代表作,
《龙的传人》专辑封面
首先说《龙的传人》,这首气势恢宏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民族音乐的厚重感,又不失流行音乐的传播力。
李建复电视演出《龙的传人》
恢宏的旋律与深沉的歌词,让这首歌超越娱乐范畴,升华为寻找文化根源的声音图腾,影响了几代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
而王力宏在2000年,对该曲进行的全新改编和演绎,更是让它成为全球华人心中的爆款!
王力宏《龙的传人》MV戴图
《龙的传人》歌词摘页 自制
《归去来兮》:知识分子的精神还乡曲
而《归去来兮》,则是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作为灵感源头,注入现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刚劲有力的旋律线条不失文人雅致,将传统归隐情怀与现代入世焦虑完美融合。
2010年,李建复演唱《归去来兮》
演唱者充满张力的演绎,让每个字都如刻在竹简上的刀笔,划出一道深刻的精神轨迹,完成了一场悲壮的音乐还乡。
《归去来兮》歌词摘页 自制
《归人·沙城》:风沙中的乡愁印记(金韵五)
1980年施孝荣演唱的《归人沙城》,随《金韵奖五》合辑发行。
施孝荣个人专辑封面 1980年
施孝荣个人专辑封面 1981年
这首歌用现代民谣的笔触重构了边塞诗的传统意象,将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刻画得入木三分。神奇的是,歌词里明明唱的是古城墙,却让每个80年代的大学生都在歌词里看见了自己的青春倒影。
《归人·沙城》歌词本摘页 自制
施孝荣的演唱,自带着大漠风沙的粗粝感,让每个音符都饱经沧桑,为台湾民谣注入了难得的苍劲力量。
青年时期的施孝荣电视节目演唱《归人·沙城》 截图
《今山古道》《渔唱》:
另外,黄大城的专辑《今山古道》也在这一年发行,
黄大城《今山古道》专辑封面
与同期《归人·沙城》一样,其同名主打歌《今山古道》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地理意象+历史沉思"的叙事结构,它们共同构成了1980年台湾民谣的'史诗叙事'转向。
《今山古道》歌词本摘页 自制
青年时期的黄大城电视节目演唱《今山古道》
而专辑里另一首传唱度较高的歌曲《渔唱》,曲风却截然不同。创作者将传统渔歌的韵律与现代民谣的编配相结合,用音乐完美复现了渔舟唱晚的古典意境。
《渔唱》歌词本摘页 自制
黄大城充满磁性的演唱,就像月光下的粼粼波光,为台湾民谣谱写了一曲最纯粹的自然颂歌。
中年时期的黄大城与施孝荣 在民歌纪念活动上合唱《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