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偏见难改,善良永恒——一部关于宽容与爱的温暖颂歌

这句话确实非常精辟地概括了《奇迹男孩》(Auggie Pullman)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面对偏见,选择善良和同理心。"
它体现了几个关键点:
1. "“你赐予我偏见” (You have given me prejudice):" 这里的“你”可以指代施加偏见的人,也可以象征那些不理解、不接纳差异的社会环境或人类的普遍倾向。小说中,奥吉(Auggie)因为他的面部畸形,确实遭遇了来自同学、甚至是朋友的误解、嘲笑和排斥,这些都是直接的偏见来源。但也可能指奥吉自己,因为过去的经历和对世界的恐惧,他内心也曾有过挣扎和防御。 2. "“我却永远对你善良” (I will always be kind to you):" 这代表了奥吉以及像他一样内心强大、选择积极的人的核心品质。尽管承受了外界的种种不公和恶意,奥吉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善良、真诚和对人的基本尊重。他选择不以牙还牙,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人,用善良去化解隔阂,甚至去帮助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比如用午餐邀请了杰西·皮尔逊)。这种善良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和选择。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
"人性的复杂:" 人可能会犯错,会带有偏见,但同时也拥有选择善良和爱的能力。 "同理心的重要性:" 即使无法

相关阅读延伸:《奇迹男孩》:你赐予我偏见,我却永远对你善良

“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or being kand,choose kind.(若要在正确与善良之间二选一,请选择善良)”

《奇迹男孩(Wonder)》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家庭电影,在豆瓣有着8.6的高分,是根据美国作家R.J.帕拉西奥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这本书不仅名字叫”奇迹“,而且它本身就是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没有哪部作品跟它一样,在这么多国家发行,居然每个版本的封面都使用了同一个元素。这足以说明这部作品的影响力。

电影跟原著在剧情上没什么区别,都是讲述了患有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十岁男孩奥吉,他时刻戴着一个巨大的宇航员头盔,头盔下隐藏了奥吉因为各种手术而伤痕累累的脸庞。他没有上过学,都是在家里由母亲教授给他一些知识,然而,母亲渐渐意识到奥吉必须学会如何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交流,于是将他送进了学校。奥吉在学校,最初因为自己的外貌被同学排斥,但最后因自己的人格魅力拥有了很多朋友。

情节很简单,也不新鲜,但作者的目的,不是写一个鸡汤故事。原著运用了多角度写法,每一章节都是不同人的视角,电影也延续了原著的多视角模式,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人称分别是奥吉、奥吉的朋友杰克,奥吉的姐姐维娅、维娅的朋友米兰达,用他们的视角来分别讲述与奥吉的故事。

这样的多视角模式,也注定了这部片有一个内核,它表面上是一个温暖治愈的故事,实际上想表明的观点更深刻,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觉得你看到的,你想到的,就一定是事实,任何事情都要从多个视角去看,不要带有偏见。

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是剧中出现的台词,也点名了电影的中心思想。但“正确”不是书面意义的正确,而是指跟随大部分人的想法,意思是说不管碰到什么事,不要当乌合之众,人云亦云,而要选择善良地对待其他人,而善良就是尽量客观不带偏见。


人们对奥吉的偏见

奥吉患有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脸颊骨及下颌骨发育不全的疾病,所以奥吉从小经历了多达27次的面部整容手术,导致他的外貌有别于常人,但父母和姐姐给了他很多爱,让他在家里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两样。可是当他走出家门,走进学校的时候,一开始就受到很多人目光的打量。

光打量还不够,他后面还受到了很多人语言和行为的攻击,但奥吉是个坚强又善良的小男孩,他没有因为别人不喜欢他而过度自怨自艾,反而用自己的乐观和聪明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和尊重。

这样的剧情非常美好,但又带着一点不够现实,因为实际生活中,如果真的有奥吉这样的小男孩,可能他永远不会这么幸运,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以貌取人”,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没有人做得到。

豆瓣上有一条影评“我曾经在火车站看到一位样貌不普通的女孩,当时我告诉自己,不要表现得不同,不要表现得不同,但是还是刻意不往她的方向看。以免让她不舒服,其实刻意不去看,也是一种刻意。”

没错,“偏见”这种东西其实存在于每时每刻,人都是感性的动物,情绪是藏不住的的,当你刻意隐藏情绪的时候,其实会更加不自然。


  • 那应该怎么做呢?

1.如果我们身边有存在各种缺陷的人

我们应该做的是“我知道我和你的不同,但我同样接纳你、喜欢你”,而不是欺骗自己和对方,说“我们就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这样真的太假了。

影片中最开始受校长之托来接待奥吉的几个孩子,就是在欺骗自己,假装对奥吉的脸不在意,实际上这样非常不自然,敏感如奥吉,怎么会发现不了?

只有到后面,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他们能对奥吉的脸产生友好的讨论,因为奥吉的长相已经不能成为判断奥吉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准了,这样他们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


2.如果我们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偏见

最重要的是要记得一定不要以暴制暴,这是最愚蠢的行为。

奥吉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他没有在受到攻击的时候直接回骂。朱利安不知道奥吉在家里有受到妈妈的教育,所以拐弯抹角说他学习不好,而奥吉抓住朱利安的一个单词拼写错误机智地反击他,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回报”对方,但并没有直接跟朱利安起冲突。

还有奥吉做得最好的事我觉得是接纳自己,可能他会因为自己的长相自卑,但并没有一直这样消沉,甚至还会用幽默的语言“调侃”自己。

而最有效的做法,其实是真诚。真诚是把刀,砍到谁都受不了,能换来真心的,永远只有真心。

奥吉他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欺负,但他依然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他大度,无私,原谅每一个欺负他的人,并仍然对他们保持礼貌,他帮助别人,也欣然接受别人的帮助。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奥吉的真诚,最终换来了别人的公平的对待和无私的友谊。

面部畸形在生活中可能是少数,但偏见和歧视却不仅仅体现在这个方面,肥胖、身高、贫穷、种族、肤色……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可能存在被人歧视的特点,每个人都可能是弱势群体,这是我们没办法控制的。而选择相对正确的做法,就会尽量避免“偏见”给我们和他人带来最坏的影响。


人们互相之间的偏见

在开学前接待奥吉的两个男孩子杰克和朱利安,其实他们同意来接待奥吉的想法几乎是一样的,比如好奇,比如表现自己的善良,比如得到奖学金和在校长面前留下好印象,但后面两个人就出现了不同的走向,其实这里就呈现出了两种偏见。


对杰克而言,本来观众觉得他对奥吉是真心的,结果被奥吉当场抓包说他自己如果变成奥吉那样他宁愿自杀。

其实这只是小孩子在同伴面前的哗众取宠而已,杰克为了表现自己跟朱利安是一伙的,也为了表现自己人缘好,奥吉喜欢粘着自己。这没有什么对错,因为几乎所有小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状态。在后面杰克也对奥吉道了歉,我们也看到了他的愧疚和对奥吉的真心。杰克本质上,还是一个善良友好的小男孩。


对朱利安而言,他对奥吉一直非常无理,甚至可以说恶毒,后面才知道是因为他有一个更加无理的母亲,她的母亲因为朱利安侮辱奥吉被杰克打了之后,来学校找麻烦,但是朱利安在母亲对校长甩下狠话离开后对校长的道歉,才知道其实他本性是不坏的,只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米兰达,她是奥吉姐姐维娅的闺蜜,是电影中角色相对来说跟奥吉最不密切的人物,但她几乎贯穿整部电影,因为她对于体现偏见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米兰达在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回来之后,就莫名其妙地疏远了维娅,观众和维娅一样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恶意揣测米兰达忘恩负义,毕竟奥吉的家庭对她是很好的。

后面才发现她有难言之隐,因为自己从小缺爱,很羡慕维娅和奥吉的家庭,所以在夏令营的时候她冒充了维娅的身份,用维娅的故事来得到别人的关注。回来以后她觉得很内疚,所以不敢面对维娅,只能远离她。

看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米兰达不是讨厌的人,甚至有点可怜,其实这也体现了一种管中窥豹的偏见。


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因为别人没有回自己信息,就觉得对方是不是讨厌自己了,其实别人只是手机没电而已;因为一个同学平时成绩不好但这次考好了,就觉得对方是不是用了什么手段,其实别人只是下定决心努力了而已……

就连被那么多人歧视的奥吉,也对主动来跟他表示友好的同学莎莫有过偏见,觉得对方跟杰克他们一样,是听了校长的嘱托才好心来“可怜”自己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尽量避免偏见的发生呢?

前面也说过,人都是感性的动物,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用自己的直觉来判断,而理性思考就是延后的动作了。我觉得这是不应该批判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而应该批判的是不仅拒绝让自己的大脑进入理性思考的阶段,还觉得自己的感性思考就是对的。正如奥吉所说的,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在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件事的时候,应该先阻止我们的感性脑过度发散,再用理性脑思考,更要用心去感受,多想对方的优点,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去锻炼的,这不仅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好处,也能提升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


还有就是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电影中能看到,奥吉虽然在身体上处于弱势,但是他的内心比他的身体强大很多,就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父母和姐姐给了他足够的爱和包容,这也让奥吉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所以才在被人歧视的时候仍然很坚强,没有自暴自弃。

还有杰克的妈妈,从她那时跟杰克的话中能知道,他们一家以前是见过奥吉的,杰克的弟弟还被奥吉吓到了。于是善良的妈妈就鼓励杰克要去接待奥吉,她知道奥吉从小肯定受到过多次来自他人的伤害,他是非常需要被人关心的。

反例就是朱利安的父母,无礼的朱利安之所以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就是因为他的父母也是非常嚣张跋扈的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奥吉。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未经世事的小孩子就是块干净的璞玉,本身是没有什么态度的,它反射出来的其实是家庭的状态。所以我们不仅自己看事情不能一叶障目,如果有子女的话也要告诉他们不要随便对人产生偏见。


写在最后

那有人可能会说,“偏见”来怎么定义呢?你觉得我的想法是偏见,但我觉得我的想法就是正确的,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凭什么我的想法就成了“偏见”了呢?我个人的理解是,是否是“偏见”,得看这个想法是不是伤害到了其他人。

电影里歧视奥吉的那些人,觉得他是“怪物”,是“瘟疫”,蔑视他,在言语上侮辱他,做出这样伤害他的行为,那就是偏见的表现。即使只在心中想,没有付诸行动,那也是偏见,因为在你心里,被你歧视的人已经被无形地伤害了。

世界上总有那么多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做出伤害他人的事,这样的做法一开始就错了。因为真的做错事的人,会有法律来惩治,没有人有资格用自己的手段来惩罚别人,更何况,你凭什么觉得对方是错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但它传递出来的东西又不仅仅只是温暖,它告诉了我们很多人生道理,我们必须要知道,放弃偏见永远不会为时过晚,而善良,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发布于 2025-08-20 03:14
收藏
1
上一篇:巧妙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助力父母成为孩子成长的特别教育小帮手 下一篇:善良一点,共度人生苦战 —— 奇迹男孩观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