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兄弟,人物原型揭秘,他们背后的真实故事

《吉他兄弟》(Brothers in Arms)这部电视剧中,两位主角 "杰克·帕尔默(Jack Palmer)" 和 "伊森·帕尔默(Ethan Palmer)" 的角色原型普遍被认为是:
1. "基于真实存在的兄弟,理查德·帕尔默(Richard Palmer)和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 这是绝大多数媒体和粉丝都接受的设定。理查德和詹姆斯是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普通兄弟,他们在1993年卷入了一起臭名昭著的谋杀案。理查德被指控谋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詹姆斯则被指控参与其中。尽管理查德最终被判有罪并被处决,但案件本身充满了争议,并且詹姆斯的定罪一直备受质疑。这起案件成为了《吉他兄弟》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2. "剧集创作者亚历克斯·哈德卡斯尔(Alex Hardcastle)的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投射:" 虽然有明确的现实原型,但剧集创作者亚历克斯·哈德卡斯尔也公开表示,剧集不仅仅是照搬现实,而是融入了他自己对兄弟关系、家庭、罪与罚等主题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说,理查德和詹姆斯兄弟的故事为他提供了骨架,而他的个人经历和创作理念则填充了血肉,使得角色更加丰满和具有戏剧张力。
"总结来说,《吉他兄弟》的主要人物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兄弟理

相关阅读延伸:《吉他兄弟》人物原型是他们

电视剧《吉他兄弟》中的方清华和方清明的人物原型,是遵义神曲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传祥和总经理郑传玖兄弟俩。在正安县安场镇吉他产业园的遵义市神曲乐器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忙碌的郑传玖。兄弟俩在广州有一家吉他贸易公司,作为大哥的郑传祥一直在那里做吉他出口贸易。“对外宣传”,一般都是兄弟郑传玖。

郑传玖和他的遵义神曲乐器有限公司 陆青剑 赵相康 摄

在宽阔的厂区广场,分别耸立着一尊蓝色吉他和白色五线谱雕塑,那是郑氏兄弟创业梦想的见证,也是正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闪亮招牌。《吉他兄弟》在正安吉他产业园拍摄时,在这个广场就有好几场戏,现实场景与故事画面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是真实的质感,“所以,很多人都说电视剧很真实。”郑传玖说。

《吉他兄弟》剧照 剧组提供

要了解《吉他兄弟》的故事创作背景,得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7年,正安县组织“300娘子南下广州番禺务工”,开启了中国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先河。跟随着正安成千上万劳务大军的步伐,上世纪90年代中叶,郑传玖从家乡安场镇解放村来到广州进厂打工。在经历了两次转厂后,2003年受到同在广州务工的哥哥郑传祥影响,郑传玖接触到吉他制造行业,成为宝嘉乐器制造厂的一名工人。

喜欢琢磨的郑传玖很快掌握制造吉他的相关技术,成为厂里的骨干,几年时间,他从一名车间工人被提拔为主任,再后来当上了厂长。2007年5月,郑传玖和哥哥郑传祥联手创办广州神曲乐器,代工生产“依班纳”“塔吉玛”等世界知名品牌吉他。2012年正安县兄弟俩回乡创业,之后贵州第一家吉他制造企业——遵义市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横空出世,兄弟俩将生产线从广州搬回老家正安,当年就让近200名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而今员工已达500多人。

《吉他兄弟》基本上按照劳务输出——广州打工——回乡创业的线索来展开故事,这与郑传玖兄弟以及无数“广飘”的正安打工者的轨迹基本吻合。因为电视剧所讲的故事与“神曲乐器”的发展异曲同工,而且又在厂里拍摄部分镜头,因此10月18日那天郑传玖曾组织工人收看,“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

郑传玖(右)在车间和工人交流 陆青剑 赵相康 摄

郑传玖说,电视剧虽然增加了许多戏剧化的东西,但还是真实地反映他们当年创业时的那种状态。回想当年,他觉得当时的拼打非常辛苦。“为了写好电视剧,编剧吕品品的编剧团队多次采访我,从我的故事里找到了有血有肉的内容。本来很多镜头要在‘神曲乐器’拍摄的,但因为我们的订单太多,不能停产,剧组只好转到生产量较少的乐器厂拍摄。”

为了把吉他做成地方文化品牌,从2016年开始,正安县启动吉他进校园工作;2018年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培养100名专业吉他骨干教师,培养1000名学生吉他手,培养10000名吉他爱好者。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学吉他,每周有两节吉他课。100名专业吉他教师,均由贵州省吉他学会协助完成。“正安吉他产业有了很好的人文氛围和延伸链。”郑传玖说。

今年疫情期间,“神曲乐器”停工两个月,但从5月复工至今,“神曲乐器”的订单有增无减,甚至比去年同期提高15%以上的水平,连2021年的订单都已排满。郑传玖分析说,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商兴起后拉动了消费;二是因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爱好越来越丰富,吉他因为携带方便、好学的特点,受到钟爱;三是国外的吉他生产因为疫情受挫,人们转而把目光投向中国。

郑传玖到车间检查生产是一种常态 陆青剑 赵相康 摄

现在“神曲乐器”的订单以出口为主,产品出口全球几十个国家,巴西、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都能看到中国正安制造的吉他产品。正安吉他产业虽然起步才几年,但如今风头不仅盖过了广州,还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对此,郑传玖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一把小小的吉他能让正安名扬天下。”

为什么带着吉他回到家乡发展?郑传玖说,一是因为正安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二是因为家乡情结,三是因为人才优势。在广州的正安打工者,有5万多从事吉他制造,他们熟练掌握吉他制造技术,所以郑传玖兄弟俩把厂子搬到家乡来,有好些熟练工就跟着回来了,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

“神曲乐器”是正安吉他产业园的骨干企业 陆青剑 赵相康 摄

郑传玖扳着指头说,在“神曲乐器”上班的技术工,每个月的收入可到上万元,收入少的也是4000多元。全场500多工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0多人,可以说进厂就脱贫了。现在正安有生产吉他的工厂及配套企业70多家,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规模。郑传玖预言,电视剧《吉他兄弟》播出后,将会带来一个很好的现象,来正安学习、参观、考察甚至旅游的人会多起来,全县学习、演奏吉他的氛围会更好。

审核:邹杰

来源:天眼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遵义发布

发布于 2025-08-15 06:14
收藏
1
上一篇:专访吉他演奏家匡俊宏,静默之音,拨动心灵深处 下一篇:汉字改革整理,琴瑟琵琶徵徵斗吉他微徽薇的文化传承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