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一带的方言中,有个说法叫做“打长谱”。这个说法的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有长期打算,或者说是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一时。总之,这个说法很褒义,跟短期行为是相对的。
我的故乡,是潍坊寿光。1975年名义上的高中毕业之后,我回故乡插队做了接近两年的知青。我之所以说自己是名义上的高中毕业,是因为在初中高中总共四年的学制之下,实在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其间,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学工学农学军。我在中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跟如今的高中生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我插队之后,为了表现出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姿态,倒也用心认真地跟乡亲们学过农活。在教我农活的乡亲当中,有一位长辈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此人是个出色的庄户把式,样样农活都精通。只要说起他的活路,大家都佩服得无以复加。
有一回,这位长辈带我一起干活。干活期间,也许是我不够用心,活路做得不够到位,这位长辈就谆谆教导我说:“和庄稼地打交道,得打长谱。你不打长谱,就是糊弄庄稼地。到头来,庄稼地也会糊弄你,这不就等于是自个儿糊弄自个么儿?”
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孩子,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朴实简单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况且我当时插队的时候,本身就没有“打长谱”。因为按照当时的知青政策,插队满两年就可以被招工、推荐上大学,或者参军什么的了。而这一点,我们每个知青在下乡插队之前,心里都很清楚。所以,知青们都已经没有了“打长谱”,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想法。
但是不管怎么说,亲力亲为、胼手砥足做农活的经历,还是让我牢牢记住了“打长谱”这个说法。随着生活阅历的不但增加,我越发感到,“打长谱”这个说法,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真正理解了这个说法的精髓,无论做什么事,就都有了做大做好的基础。
有一天,我有机会参观了潍坊的一家大型油脂生产加工企业。没成想,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又一次触发了我对于“打长谱”这个说法的联想和回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别样思考。
陪同我参观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家企业的所有厂房、库房,都是按照能够抵御八级以上地震的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的。建造过程中,还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抗震技术,使用了不少进口的优质抗震材料。这位工作人员还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家企业的老总,信奉这样一个信条——要做百年企业,先造百年厂房和库房。
说实话,如果这番话我是从企业老总口中听到,感受也许就没有那么强烈,触发的联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样事情,我见得多了。但是这话从一个普通员工的口中说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我又不是安全生产检查人员,更不是建筑抗震水平评估检测人员,而只是与这家企业没有任何关系的一个旁观者。之所以能来这家企业参观,纯属巧合。因此,人家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枉费心思,编些假话来糊弄我。况且在参观的时候,人家也不知道我是个舞文弄墨的人,并没有要求我为他们写些什么。从另一个方面讲,这家企业经营得好还是不好,也不干我事。所以,我写作此文,纯属有感而发。
那位员工在介绍到这方面情况时,神情语气中自豪满满。他之所以有如此表现,起码说明这家企业真就那么做了。并且这种做法,已经得到了员工们的认可。要做百年企业,先造百年厂房和库房的信条,也已经被员工们所熟知,乃至充分接受。而这一点,对于一个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要做百年企业,先造百年厂房和库房,这不就是对于“打长谱”的最好诠释么?你只是在嘴上说做百年企业,却光做些短期行为的事,让员工们心里怎么想?这年头谁也不傻,只靠嘴皮子功夫想把人们长期糊弄下去,门儿都没有。你当老板的都不“打长谱”,员工们又怎么会踏踏实实地为你出大力嘛,混一天算一天吧。
建造能抵御八级以上地震的库房和厂房,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意味着数量不菲的资金投入。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花出去,搁谁谁也肉疼不是。但是对于懂得“打长谱”的人来说,那些该花的钱,是一定要花的,尽管这些钱不一定能带来直观的效益。作为一家企业来说,建起了能长久使用的厂房和库房,无形之中就对员工们表明了一种态度、释放出一种强烈信号——这家企业着眼长远,是要长久地做下去的。
而员工们看到着眼长远的厂房和库房建起来,也会吃下一颗定心丸——咱们的企业是打了“长谱”的,咱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丢饭碗,可以放心踏实地在这里长干下去了。如此一来,无疑也会有效稳定员工队伍,使得跟企业一起“打长谱”的员工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讲,“打长谱”不但能给员工们带来稳定感、安全感,也是一种向心力、凝聚力。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在潍坊这样的地方,八级以上地震也许百年难遇,厂房和库房差不多够用就行了。这家企业花大价钱建造抗震级别那么高的厂房和库房,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是花了冤枉钱,是在冒傻气。有持这种认识的人也很正常,但他们肯定没有看到,那些无声地矗立着的厂房和库房,内中所隐含的巨大潜在价值。
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永远都绕不开的问题。但是成本控制的真正要义为何?有的人却未必真正明白。成本控制的核心诉求,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避免浪费。请注意,这里有个“不必要”定语前置。换句话说,只要是能产生有形或无形价值的开支,那就都是必要的。当然,敢于为无形的价值买单,需要有“打长谱”的气魄和眼光。
有的人做企业,在花钱问题上该省的省,不该省的也乱省,还美其名曰节约开支,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没问题,但它绝对不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是克扣员工、偷税漏税的代名词,也不是短期行为的遮羞布、挡箭牌。当下有不少所谓的经济学者、会计学专家们,到处给企业做节省开支、控制成本的报告讲座。这类报告讲座,我也听过一些,但鲜有人提到我上述所说观点。有些人给企业出的那些所谓招数,不客气地说,纯属损招歪招。
行文至此,一位忠厚可亲老农的音容笑貌,仿佛又鲜活在我的眼前。这位老农,自然就是那位教我做农活、教导我要学会“打长谱”的长辈。因而,我觉得在此似乎有必要做一个小小的更正:听起来简单朴实的“打长谱”,不仅仅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做事理念。甚至可以这么说,这就是一种价值观。
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其他什么事,不愿意或者不屑于“打长谱”,就等于自己糊弄自己,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