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学习之道,对学习变调方法和步骤的全新认知

我们来重新认识和梳理一下学习变调的方法和步骤。变调是汉语口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音现象,它涉及到声调的音高变化,不仅影响字词的发音,更直接关系到语义的表达。传统上可能更侧重于“规则”的讲解,但实际语言学习往往更复杂,需要结合多种角度。
"一、 对变调的重新认识 (Revised Understanding of Tonal Changes)"
1. "变调不仅仅是“规则”,更是“习惯”和“语用”现象:" "习惯性:" 很多变调是长期语言使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规则,学习者会不自觉地模仿。例如,“不”字变调。 "语用性:" 变调往往与语速、语调、强调、情感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功能有关。同一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变调,或者不变调。例如,句末的“一”通常不变调,但句中表示约数时可能变调。 "模糊性:" 并非所有变调都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答案”,地域方言、个人习惯、甚至说话人的情绪都可能影响变调的具体实现方式。
2. "变调的核心是音高变化,而非音质改变:" 学习者需要关注的是声调在变调后的音高曲线如何变化,而不是某个声母

相关阅读延伸:对学习变调方法和步骤的重新认识

学习变调,十二个调的学习难度是:两头简单中间难。过去我们总是说,先学习常用调,然后,按部就班,再学习其它的调,一般步骤是:C、F、G、bB、D、bE、A等。

这是理论上的论述,实际上,可以重新商榷,那就是说,不必按部就班,可以先两头,再中间。因为从我的经验来看,开始的调,比如F、G调都是比较好学的,都只弹奏一个黑键,黑键音符要么是4,要么是7,在曲子中又都较少出现,这样,与弹奏C调相差不多。比如F调,如图所示。

只有一个黑键,又是不常用的音符4,在歌曲中很少出现,因此,与弹奏C调全白键差不多,只是两个键组掉了一个个儿,互换了位置,就如同朋友们说的,筷子与叉子互换。

最近学习新调,包括四个黑键的E和bA,还有五个黑键的B、bD和♯F后,我才发现,虽然黑键比较多,可是学起来却比较简单。因为黑键多,白键少,有时反而有优势,黑键和白键都比较容易找到。另外,黑键都成块儿,把白键分隔开,变得比较方便找,还容易记忆。尤其是,当黑键达到五个的时候,变调弹奏变得更容易,更轻松。

中间的几个调是比较难学的,包括bB、D、bE和A。我们以A调为例,如图所示。

三个黑键,与白键相互交叉,相互分割,不好找到。这里的黑键个数虽然只有三个,但是这三个音符使用频度都比较高,尤其是音符3和6,这样,频繁切换黑白键,带来弹奏上的困难。而黑键多的时候,反而比较好弹奏,比如♯F调,如图所示。

黑键多,但是集中、分块儿,找键比较容易,包括黑键和白键都是如此。

所以,现在我幡然醒悟,倒是觉得,学习变调,没有必要按部就班,虽然我过去也一直是这样说。理论上叙述,总是这样,实际上,可以先学习两头,然后带动中间,叫做:学两头,带中间。

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因此,提出一个试验的、新的变调学习顺序:F、G、♯F、bD、B、D、bB、bE和A。可以按照顺序,也可以跳跃性地选择,或者分组学习。比如F、G和♯F划为一组,然后bD、B、bB和D是第二组,然后其它的作为第三组最后再学。

发布于 2025-08-12 00:14
收藏
1
上一篇:如何轻松操作,音乐升降调快速入门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