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下雨天让人更容易进入梦乡?

下雨天人更容易入眠,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声音的缓冲与环境的安静:" "外部噪音减弱:" 下雨时,持续的雨声可以掩盖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噪音,比如街道的汽车声、邻居的喧哗声、空调或风扇的运作声等。这些被掩盖的噪音通常是睡眠的干扰源。雨声提供了一种持续、稳定且相对单调的“白噪音”或“粉红噪音”,这种声音反而有助于屏蔽突兀、令人分心的声音,从而更容易让人放松并进入睡眠状态。 "声音的抚慰作用:" 对于某些人来说,雨声本身可能具有一种节奏感和“自然”的感觉,这种声音甚至被一些人认为具有放松和镇静的效果,类似于海浪声或森林里的沙沙声。
2. "光线的变化:" "光线变暗:" 下雨通常伴随着阴天,天空变暗,室内的光线也会相应减弱。光线是调节人体生物钟(昼夜节律)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其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促进睡眠的激素)。光线变暗有助于身体信号“该睡觉了”,更容易产生睡意。
3. "温度的变化:" "体感舒适:" 下雨天气往往温度较低,或者湿度增加导致体感

相关阅读延伸:为什么下雨天人更易入眠?

很多人喜欢在下雨天睡觉,窗外的风声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像是奏响了一曲温和舒缓的乐章。在这样的环境里睡觉,我们常常会感觉睡得更香,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雨声属于白噪声。我们知道,白光是由各种频率(颜色)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所有频率具有相同能量密度的随机噪声。换言之,白噪声在各个频段上的功率是一样的。因而这种具有平坦功率谱性质的信号被称作是“白色的”,此信号也因此被称为白噪声,其他不具备此功能的噪声则被称为有色噪声。虽然绝对理想的白噪声是不存在的,但是大自然中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枝头鸟儿轻轻吟唱的声音还有雨滴落在屋檐的声音等都是最接近白噪声的存在。

白噪声与噪声完全相反,噪声嘈杂刺耳、令人厌烦,在噪声环境中,人们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学习和休息。而白噪声则是均匀分布,比较“悦耳”,令人的神经得以舒缓,在白噪声环境中,人们往往能放松心情。我们的听觉系统像是一个随时待机的警报系统。如果我们在睡觉时出现噪声,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从而惊醒。而白噪声则会制造一个屏蔽效果,为我们构建一个“防护罩”,相对舒缓、有规律的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从而忽略嘈杂的环境,屏蔽了很多细小的、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声音变化,所以我们会觉得下雨时睡眠质量更好。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研究出了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可以发出类似收音机收不到信号的声音,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通过这种仪器,能够得到更好的睡眠。

白噪声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失眠人群的治疗:它可以帮助新生儿入眠,为其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使新生儿情绪稳定;可以作为促进睡眠的非药物替代品使用,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可与音乐联合治疗,降低住院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减少病房环境噪声引发的过度觉醒从而改善和维持住院患者的睡眠。此外,日常生活中,通过白噪声掩蔽耳鸣声,可以改善我们对耳鸣强度、烦恼程度、工作生活影响程度和一般感觉的评价,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转自中国气象科普网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发布于 2025-08-10 14:15
收藏
1
上一篇:「第23期」我爱记歌词,揭秘周杰伦经典曲目晴天的动人曲谱 下一篇:「附谱」Kiss The Rain(雨的印记)——钢琴旋律中的浪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