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颈与指板,揭秘影响吉他手感的七大关键要素

琴颈(Neck)和指板(Fingerboard)是吉他中与演奏者接触最直接、对手感(Feel)影响最大的两个部分。它们共同决定了弹奏的顺畅度、舒适度、响应速度和音色表现。以下是影响吉他手感的七个主要方面:
1. "琴颈弧度与指板弧度 (Neck and Fingerboard Curvature / Relief)" "描述:" 指板在琴颈上的弧度(通常称为琴颈弧度或指板弧度)以及指板本身的弧度(Fretboard Radius)。 "影响:" "舒适度:" 合适的弧度能让手指在按弦时自然弯曲,减少手部疲劳。弧度过小会感觉手指挤压,过大则感觉悬空,都不舒适。 "按弦效率:" 合适的弧度使得按弦点更精准,更容易达到清晰发声所需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力量消耗。 "手感:" 直接影响手指在指板上的滑动感和按弦时的“贴合度”。不同的弧度带来不同的“紧绷”或“松散”感。
2. "指板厚度 (Fingerboard Thickness)" "描述:" 指板覆盖在琴颈上的那一层硬木(通常是枫木、乌木等)的厚度。

相关阅读延伸:琴颈与指板,影响吉他手感的七个方面

前几个礼拜有位朋友捎来一个问题,令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问题关系到吉他的手感表现,在这里不妨分享给大家。

朋友询问我是否能够将一把上枕处宽44mm的L牌吉他,修改指板宽度成为43mm的吉他,他一直觉得44mm对他来说太宽了,而43mm的F牌吉他则较顺手。于是我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讨论期间我 上网找了些关于F牌的资料,赫然发现,官方资料上给的指板宽度是1 3/4" = 44.45mm,L牌则应是44 mm无误——也就是说,影响朋友手感 的问题,或许并不是指板宽度所造成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可能造成弹奏时的不适感,以及对手感误解的呢?下面我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与归纳:

1、指板宽度(Fingerboard width)

指板宽度一般我们常讲的便是在上枕位置的宽度,也可以想成是第零品的位置(图片的蓝色箭头),这个通常是最容易被拿出来讨论的一个数据。

但有个问题得小心, 如果你是直接拿尺放在指板上量测指板宽度,要先注意看两侧是否有因为制作品丝倒角(Bevel fret end)所产生的斜面(参考图片),如果有,你用直尺量测的指板宽度或许会比起实际的指板宽度要少0.5~1mm。

因此我个人觉得比较理想的量测方式是用游标卡尺,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这一点也可能是我的朋友在量测时的盲点,以至于认为L牌的指板较宽。

2、指板锥度

锥度的定义我在此就不严谨的说明了,放在钢弦吉他上代表的是指板宽度从上枕一直到尾部的递增变化。通常会用Nut (图片蓝箭头) 跟14 fret (图片红箭头) 处来做描述。

好比我个人最常使用的是Nut - 44mm,14 fret - 56mm 这样的设计。而我的Lowden 吉他则是Nut - 45mm,14 fret - 57mm的设计。

上述这两项不管是单独来看,或是合在一起看,我都不觉得有什么意义,真正让这两项数据产生意义的,个人觉得是弦间距(String spacing)。

3、弦间距(String spacing)

这项顾名思义就是六条弦,弦跟弦之间的距离以及弦跟指板外缘的距离。 通常弦间距在上枕处便是由上枕的弦槽位置来控制,而弦的另一端是琴桥,琴桥上的弦钉孔位置则决定了此处的弦间距。

弦间距可大可小,但其与指板宽度、椎度的搭配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弦间距的设计跟指板宽度以及锥度没有搭配好,可能会产生不少的问题。不仅仅是弹奏舒适度。甚至可能会导致一把无法"演奏"的吉他。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加上这个,宽度以及锥度才会有意义,如果没有弦,对指板来说,弹奏的手感也就wu从谈起。

4、指板弧度(Fingerboard radius)

钢弦吉他的指板大多不是平面的,我想这应该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 弧度通常用"英寸" 作为单位,好比16"、20"等等,数字越大代表曲度越小,亦即指板越平整的意思。

一般常见的电吉他的弧度都会小于钢弦吉他,钢弦则是Flatpicking style的小于Fingerpicking style,古典吉他印象中则是平面的指板。在制琴师 Somogyi的书中则提到,他自己使用22"的指板,我觉得是很明确的Fingerstyle走向,我自己则倾向使用16"的规格 (图片三)。

5、琴颈厚度(Neck thickness)

与指板宽度类似,通常也是指第一个琴品处(图片蓝箭头处) 的琴颈厚度。有些品牌的尺寸标准会包含指板,有些则不会。

指板的厚度与宽度若是较大,对于手掌较小的弹奏者而言就不够友好了,通常弹奏起来容易感到吃力。

6、琴颈椎度(Neck taper)

跟指板锥度相似,从琴颈低把位(图片蓝箭头) 的厚度一直到高把位厚度(图片红箭头) 递增的现象,常见的测量位置在第一品以及第十品,有些品牌则定在第一品和第九品的位置。

Somogyi的书里面有提到,锥度较小或是无椎度的琴颈,能提供弹奏者有"faster"的手感,我在想应该就是切换把位时能够顺滑迅速吧,但琴颈的轮廓则无法一致(图片五)。

7、琴颈轮廓(Neck profile)

琴颈的轮廓指的是琴颈横截面的外型,一般常见的有C型、U型、V型的轮廓,大多为对称制作,也有些品牌会采取不对称式的制作。

弹奏者的演奏习惯往往决定了对哪一类琴颈轮廓的喜爱,常用大拇指扣住琴颈弹奏的演奏者,通常会喜欢C型的琴颈;而大拇指喜欢放在琴颈中间的演奏者,通常会偏好U型的琴颈轮廓。

我自己便好用C型的对称轮廓(图片六, 七), 这当然都没有绝对,要看使用者的偏好。网路上可以找到各式琴颈厚度椎度轮廓的列表,可参照学习。

以上便是我认为可能影响手感的指板及琴颈资料,当然我们并没有讨论到琴弦的张力,我觉得那是另外一个课题。

其实吉他手感因人而异,确实没有绝对,那这些资料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了解这些知识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特别是当你想要选购吉他的时候,你能判断手感的优异,判断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你的手感,尤其是对于职业演奏家或是职业吉他手来说。

发布于 2025-08-09 15:12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面板音孔处破裂?一招完美修复,还原音色魅力 下一篇:再谈电吹管选购攻略,如何挑选最适合您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