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学吉他难进教室门,四和弦扫弦颠覆传统,极简教学到底能不能玩出花样?
最近发现好多学吉他的人总在半途放弃,原因可能是老师教得太复杂了。赵雷那首《画》原来用的扫弦其实挺简单的,但很多老师非得绕弯子,结果大家越学越没信心。
有次我去吉他班听课,看到老师教《画》时用了一堆和弦,弹完后学生们直摇头。其实这首歌全曲就四个基础和弦,左手根本不用那么复杂。赵雷自己录歌时的节奏型也不是特别花哨,就是下下下上下这种循环。
现在网上开始流行极简教学法,把复杂的节奏拆分成小块练习。有人试过跟着视频学《画》,两小时就能完整弹唱。这种教法在短视频平台特别火,评论区很多新手说终于找到能坚持下去的方法。
以前学吉他必须买各种教材,现在打开手机对着琴弹就行。有平台推出AR投影功能,手机屏幕直接显示按弦位置,完全不用死记硬背和弦图。这种方式对老年人也友好,上次见我姨妈跟着学居然学会了前奏。
教育机构也开始调整课程,把原本三个月的入门课压缩到一个月。某培训机构数据显示,采用新教法后学员完课率涨了三成。不过老一辈琴友不太服气,觉得太简单会毁掉音乐性,但大部分新手都支持这种改变。
还有人开发了配套软件,输入喜欢的歌曲自动生成简化版本。像《画》这种歌,系统会自动匹配四个和弦的进程,连扫弦节奏都能调节快慢。虽然听起来少了几分原版味道,但毕竟刚入门不用追求完美。
政府最近也在推广音乐普及项目,要求伴奏伴奏必须简化。很多乡镇文化站开始教《画》这种简单曲目,带动了当地吉他热。有报道说县城里出现了第一批通过简化教程考级成功的学员。
现在街边咖啡馆经常能看到抱着吉他的新手自弹自唱。虽然他们走音的时候不少,但聊着天笑着改错也挺好。教了十年的老琴行老板说,现在每个月都能在店里见到因为太简单而吵架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