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起茧,学吉他路上的磨砺与成长!

你说得非常对!"手指起茧确实是学习吉他的一个非常普遍,甚至是可以说是“必经”的阶段。"
这主要是因为:
1. "需要按压琴弦:" 吉他演奏需要用手指(主要是左手)用力按住琴弦,使其产生正确的音高。这个持续的按压动作,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力量控制还不熟练时,会对指腹的皮肤造成一定的物理刺激。 2. "接触琴弦和指板:" 演奏时,手指会频繁接触琴弦和指板(尤其是枫木或玫瑰木等硬质材料的指板)。这种反复的摩擦也会加速皮肤角质层的增生。 3. "初期动作生疏:" 刚开始学习时,手指的力度、位置往往不够准确,容易误按或用力不均,导致某些部位受力过大,更快地产生茧。
"起茧的意义和应对:"
"积极意义:" 茧的形成,实际上是手指皮肤为了适应这种持续的物理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能让指腹变得更厚实、更坚韧,从而在后续的演奏中减少疼痛感,提高按弦的稳定性和力度。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茧,很难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吉他练习。 "应对方法:" "耐心和坚持:" 这是最重要的。茧是肌肉和皮肤适应的结果,需要时间。不要因为初期疼痛就放弃

相关阅读延伸:手指起茧是学吉他必经阶段!

近来常在吉他教学网站上看到很多初学民谣吉他的琴友们讨论手指起茧的问题,所以今天发帖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记得几年前才开始学习民谣吉他那会,条件所限自己买的是普及琴,由于弦距高了一些,所以练起来特别伤手。

练第一首歌《我想我是海》为了能够流利的转换和弦,才一个月三根手指的指尖都磨起了水泡,但我没停止练习,还是坚持将手指按在了琴弦上。现在回想起来倒不鼓励这样的练法,后来我的吉他老师也给我指出了几点错误,下面就来和初学民谣的朋友们一同分享一下。

错误

1、我当时的按法过于僵硬,为了求转换的速度,接触琴弦的时候过于“猛烈”实际这是错误的,和弦的转换求快是不假,不过快并不意味着“猛”,后来才渐渐明白很多熟练的民谣吉他手在按弦的时候是很“轻”的~~只不过是又“快”又“轻”;

2、按弦的手按位不准~~在好多的和弦里~~不能将和弦完整的按在品位上,为了发出的声音完好,手指更费力~实际按弦的时候应该越在品位的最下按的越是轻松~~和弦的声音更标准;

也有人天生确实不太适合练习民谣弦的琴

在和朋友谈到很多人是不是适合弹吉他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手指的问题,我在大三的时候,低年级的一个女生要学民谣,结果我发现她在按弦的时候表情特别痛苦。曾经很多时候看过学琴人的手指大多很平常,不过这个女生的手指的外面特别软,按弦的时候几乎就是在用“骨头”按。当时,我就劝她如果学琴还是买套尼龙弦或者干脆买个古典琴练习好了。

坚持

听了吉他老师的话后果然不如从前那般痛了,不过把起了水泡的手指按在金属的弦上还是很疼!在第一首歌快练习下来的时候我的手就开始起茧了,当时老师跟我说:你还要坚持,因为第一次起茧很容易下去,如果坚持下去当茧子有一定厚度了,再掉几次就好了。

软茧

一年多以后,掉了几次茧,终于有一天自己可以很轻松的按着一般级的和弦而感觉不到一点的不舒服了,当然长时间的练习除外,后来有时看看自己左手指尖那层软茧多少有了一点成就感~O(∩_∩)O~

发布于 2025-08-06 17:13
收藏
1
上一篇:"板凳师傅"抖音神技,用泡面修好一切,修的不仅是物品,更是家的回忆 下一篇:别急着弹唱!揭秘学吉他90%易忽略的致命误区,助你避开3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