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情的发生,从一见倾心热情表白到两情相悦两厢厮守,是最自然最理想的过程与结果,当然值得庆贺。
此外,还有一些单方的感情,大概不够直接不够大胆不够勇敢不够幸运,不得已被困在了友情之中难以突破,暧昧不明,进退失据。
港乐之中,这正是许多作词人中意刻画的题材之一。笔者有心搜集了几首有关这类题材的歌曲,就此一一奉上,还望诸君喜欢。
*《好朋友》封面*
早在2003年大热的《七友》之前,林夕就已为梁汉文写过《好朋友》。
《好朋友》虽然登上四台冠军也获得年度十大劲歌金曲,但对歌手本身歌唱事业的助益却远远不如其后的《七友》,更不用说《七友》如今早已成为某些路人眼中梁汉文的唯一代表作。
如今回望,《好朋友》可谓《七友》之前兆。
虽是作曲人伍乐城先生的早期作品,《好朋友》已然展现出了贴合主流耳朵的不俗功力,点水般的钢琴和哀怨弦乐的铺陈,几乎成了日后K歌的某种范本。特别之处在于副歌部分的编曲与主旋律走向保持一致,这在流行歌里倒是并不多见。
林夕在此描绘的“好朋友”形象采用了一种盖棺论定般的角色基调,并未陈述历史背景,甫一出场就是某种典型的悲剧人物性格。
梁汉文的演绎不仅丝丝入扣而且全曲满溢浓重的自怨自艾的感伤氛围,一句句唱出那些无奈、不甘、自嘲及至最末的自我开解,将情绪内里的委屈、不忿、甘愿与不得不选择的心息一一尽诉。
若说《七友》带有强烈控诉的成分,《好朋友》更像是一番自我沉沦,因为不得已,只好欺瞒自己催眠自己,曲中伤悲之情就此一览无遗。
*《欢乐今宵》封面*
与《好朋友》同年出街的《好人》刻画了一出极其卑微近乎乞讨的单恋挚友之惨剧。
刘志远的编曲让人印象深刻,明亮的吉他音色充斥其间起到了强烈的叠加效应,不仅有力传达出曲中意境,如今回顾竟还隔空呼应了基仔十一年之后全碟主打吉他编曲的靓声发烧EP《Guitar Fever》。
黄伟文在此采用类似旁观者的申诉语气,那几个以“宁愿”开头的语句,将歌中全心全意为对方好却不被领情惨遭冷遇的情形一一摊开,Wyman似乎有意将这种不公对待交由听众来评判对错是非。
身为“好人”却连应有的感谢和名分都得不到,还要被拿来和别人对比,尽管字字句句尽是委屈不甘,基仔却选择用一种硬净利落的方式诠释这一形象,反而恰如其分维持住那一份心酸的自豪。
第二段基仔本人的和声大幅渲染了情感张力,并且适时出现在极为恰好的位置,可谓点睛之处。
*《直觉》封面*
依然是1997年的作品,《友谊万岁》转换了性别角度,黄伟文换上了另一件衣裳改用少女的口吻以及通篇满布的不安挣扎心理巧妙切入这一题材。
杨小姐那时的唱腔尚显青涩稚嫩,用来演绎这般少女心事却似乎再好不过。
如若站在男性视角的《好朋友》与《好人》不免让听众对男主角产生些许不齿抑或鄙夷,来到《友谊万岁》,跟随主角的性别转变却似乎得到了某种正当化,所谓“女追男隔层纱”显然在这里遇到了阻滞障碍。
无论怎样暗示如何眉目传情,弦外之音却似乎难以被顺利接收。先爱上的人总是率先担上失败的风险,超过了友情,还不到爱情,副歌部分那些暗自苦恼的句句追问其实都不过是扪心自问,碍于好友身份不敢主动因而坐困愁城无计可施。
那反复出现的“友谊”字眼其实大抵透露了关系的性质,只是少女既然无法让自己死心,唯有将生杀大权交由对方。歌曲第二段毫无预兆加入的男性和声简直是神来之笔,他让这一困局如同成为罗生门一般。
也许不敢行动的并非只有她一人吧……?
*《谁来爱我》封面*
《为你万岁》依然是伍乐城+林夕的金牌组合,可惜当年并未派台,Joey也只在2010年的新城音乐会唱过一次现场,2017年Joey举行了声势浩大的Side Track演唱会,同期还发了张数位精选集,然而此曲竟然都未入选,真真可谓名副其实的“沧海遗珠”。
伍乐城采用舒缓的钢琴配上依稀穿过的寒风音效,极为贴合曲中的清冷意境。
林夕这次没有直白提及场景地点,然而“清酒”二字昭然若揭,依然是熟悉的日本风情。《为你万岁》中尽管有挚友陪伴在侧,内里却仍旧如同《再见二丁目》那般冷暖自知,苦恋的心境惊人地相似。
为挚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是应份之事,更不用说一同冒着严冬寒雨探访异地共饮清酒。如何迁就对方如何欺瞒自我如何维持友好关系都始终敌不过梦里的清醒境界,得不到的爱情让恒久的友谊沾染了不纯洁的成分,就算有幸得到亲吻亦更改不了既定身份。
但这一切不过是独角戏吧,怎样的伤悲最终只能在漫长的岁月里靠自己一个人独自消解排遣。这正是大多此类困境不得不走向的必然终局。没有过这般经历的人,想来真是何其幸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悬溯Ecd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