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零基础学二胡,我的成长之路(第三十七篇)探寻音乐的魅力

这是“中老年人零基础学二胡——我的成长之路”系列文章的第37篇。我们可以继续之前的故事,或者根据您的需要调整方向。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续写方向,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
---
"中老年人零基础学二胡——我的成长之路(37)"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学二胡已经快一年了。回首望去,这条从零开始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也满载着惊喜。最近,我感觉自己似乎又到了一个“瓶颈期”,这让我有些许焦虑,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记得刚开始学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持琴和按弦。手指像不听使唤一样,僵硬、疼痛,尤其是按弦,要么按不实,发出“虚”的声音,要么按得太死,声音又闷又尖。那时候,老师常常鼓励我:“别急,肌肉需要记忆,多练就好了。” 我也常常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慢慢地,我掌握了基本的持琴姿势和按弦方法,能够拉出一些简单的音阶和旋律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种通过自己努力,让二胡发出美妙的音乐,从最初的“咿咿呀呀”变成连贯的旋律时,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比如,换把变得不再那么流畅,有时会卡在某个位置,

相关阅读延伸:中老年人零基础学二胡——我的成长之路(37)

胡(琴)说

接上回。

距离上一期文章更新,已经过去了大约两周时间。这段时间的停更,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二胡题材在平台上属于较为小众的领域,而且还是文章类型,与热门的时事及社会新闻相比,天然缺乏吸引大众眼球的能力,受众范围相对狭窄。另一方面,算法似乎发生了明显转变,这直接导致文章的阅读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现在发布文章后,平台几乎不再给予流量推送,粉丝只有主动进入我的个人主页,才能发现有新作品发布。更让人困惑不解的是,即便我按照文章标题一字不差地进行精准搜索,也无法找到已经发表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我陷入了两难境地,反复思考是否还要继续写下去。但最终,我还是决定坚持,就把这些文字当作是给自己二胡学习过程记录的日记,用文字见证每一点进步,留下成长的足迹。

牧野轻扬

在这两周里,我因事缺课一次。老师安排了新的课程,然而负责录像的吴大姐也因家中有事,未能及时将录像内容发送到学习群里。这就导致我在这周上课时,面对新课程完全手忙脚乱。尽管我努力坚持,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反观其他同学,经过一周的训练,他们对新课程已经能够得心应手。我意识到,这个加强版的前八后十六节奏练习,绝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追上他们的进度。但真正开始练习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难。

新曲目被老师命名为《弓位变化练习》,它的难度远超我的预期。其主要难点在于音符组合的秩序被完全打乱,虽然表面上看与《剪羊毛》等前八后十六曲谱结构相似,但实则暗藏玄机。以前学习的曲目有较多相连的重复音符,不需要频繁换指,而这首新曲目每个音符都不相同,还夹杂了大量内外换弦的操作,难度直线上升。同时,对弓段弓位的应用要求也必须精准无误,稍有偏差,演奏就会大打折扣。

草原琴语

在课堂上,老师再次着重强调了练习空弦的重要性,以及空弦练习对音质的影响。他要求每个同学单独拉空弦展示。同学们都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信心,纷纷跃跃欲试。然而,当我们的空弦音与老师的进行对比时,差距立现。老师拉奏的空弦音瓷实有力、饱满圆润,拉起来如行云流水,内外弦切换自然流畅,毫无痕迹,声音干净纯粹,动作也十分利落。再看我们自己拉的,声音虚实不一,尤其是内外换弦时痕迹明显,显得十分生硬。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完全不在一个段位。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练习空弦是最无聊、见效最慢的事情,但只要大家坚持下去,收获也将是最大的。它不仅能让二胡发出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还能大幅提升控弓能力。”老师这番话,虽然之前已经多次教导我们,但这次再次提及,我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他是怕我们因为练习枯燥而半途放弃空弦练习。这份师者的关爱与期待,让我由衷感激。

穹苍和韵

在课堂练习中,还有一个问题暴露无遗。由于前八后十六节奏的练习中,音符变换又多又快,有的同学为了确保按准弦的位置,眼睛只能紧紧盯着左手手指,结果导致姿态出现明显变形,身体不自觉地向右侧倾斜,肩膀也变得一高一低。这种不正确的姿势,进一步使得弓段在使用时严重靠左。老师形象地把这种情况称为“头歪身斜”,不仅坐姿难看,更严重的是,一旦形成习惯记忆,日后想要纠正,必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不禁感叹,二胡这种乐器没有品位键,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要是能有个辅助装置提醒我们按弦位置就好了。

今天这节课,老师没有教授新的内容,也没有布置作业。根据以往的经验,课后我要做的就是坚持基本功练习,以及按照不同拍速练习曲谱。对应曲谱的拍速,老师会根据我们的学习进度适时发到群里。课后,我便立刻投入到《弓位变化》曲谱的练习中。第一段第一句以八分音符内弦“1”开始,紧接着是“2”和“3”两个十六分音符,然后是八分音符的“4”加上两个十六分音符“5”和“6”;第二句是八分音符的“7”,后面跟着两个十六分音符高音“1”和“2”;再往后是高音的“1”“2”与“1”。这种一弓一音的指法,要在极短的弓段时值内完成按弦和换弓动作,对我来说难度极大。尤其是下一段中两个十六分音符,比如“7”和“2”,不仅要完成按弦和内外弦切换,还要注意弓段位置,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挑战。经过两天的艰苦练习,我还是无法完整无误地演奏下来,这让我焦急万分,耐心也在一次次失败中逐渐消磨。但就在第三天上午,也就是写下这篇文章的今天,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我终于第一次无错误地完整演奏了一遍。这一次成功,仿佛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坚信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能熟练掌握这首曲子。

弦醉绿野

前几天,我和一些粉丝添加了微信,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情况。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在网上课堂学习的进度非常快,仅仅六个月时间,就已经学习了好多歌曲,包括G调的曲目,还涉及换把、揉弦等技巧。而我还在为基本功——空弦练习和复杂的音符组合苦苦挣扎,甚至都没学过几首完整的儿歌。巨大的差距让我不禁心生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进度差异怎么这么大呢?难道我真的比别人笨很多吗?

未完待续……

学习二胡的道路充满挑战与未知,而我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会不定期持续上传学习二胡中的心得与感受,记录我真实的学习历程。谢谢鼓励支持,欢迎指教诲导!再见!

发布于 2025-08-03 11:14
收藏
1
上一篇:二胡达人必读!每日修炼这6大基本功,琴艺飞跃避坑攻略 下一篇:二胡入门必看,轻松上手练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