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号应该怎么读?——音乐界争鸣之声

拍号(Time Signature)的读法,尤其是对于中文学习者来说,确实存在一些常见的混淆,也就是所谓的“争鸣”点。下面我来解释一下标准的读法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标准读法:"
拍号由两个数字组成,分别位于一个大的中心线上方和下方。
1. "上面的数字(分子):" 表示每小节中有多少拍。 2. "下面的数字(分母):" 表示以哪种音符作为一拍的基本单位。 `4` 代表四分音符 (Quarter Note) `2` 代表二分音符 (Half Note) `8` 代表八分音符 (Eighth Note) `16` 代表十六分音符 (Sixteenth Note) `3` 代表三十二分音符 (三十二分音符较少见,但原理相同) "关键点:" 下面的数字所代表的音符时值,就是"一拍"的时值。例如,`4/4` 拍,下面是 `4`,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3/4` 拍,下面是 `4`,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读法规则:"
标准的读法是"先读上面的数字,再读下面的数字",中间用“分”字连接。
"例如:" "

相关阅读延伸:拍号应该怎么读?| 争鸣


文 | 潘鸿禧



拍号?是的,就是那个写在乐谱前边的貌似分数的数字符号。


拍号表示乐曲的节拍情况,上面的数字表示节拍数,如2即表示二拍子,3即表示三拍子。下面的数字表示计量单位,最常见的是4,即四分音符为单位,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计量单位还有8,即八分音符,表示八分音符为一拍。有些器乐曲还会用上2,即二分音符作计量单位。


这么简单的拍号纠结什么?纠结在它的读法。


我们汉语是有序语种,即词汇的顺序不同,会影响语义的变化,甚至语句的不成立。如“我读书”,不能说成“读书我”,更不能说成“书读我”,不然闹笑话了。按照我们汉语语法规则,数量词的读法,应该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如三本书、五斤米,不能说成本三书、斤五米。也就是说,拍号的读法应该是拍数在前,单位在后。如二四拍、六八拍,《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中即是如此书写的(见下图)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

按道理说,这并不是难理解的事,可不少人总倒着读,如四二拍、八六拍,甚至自诩专业权威。


何以至此?


缘由要追溯到李重光的《音乐基础知识》,此书初版于1962年10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院试用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此后一直都是国内重要的乐理教材,对中国乐理学科的整体发展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应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任何一本乐理教材都无法比拟的。


关于拍号的读法,此书并没有提及。“在乐曲中,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拍子是用分数来标记的。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见下图)


李重光《音乐基础知识》

很明显,关于拍号的阐释,李重光参考了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汪启璋翻译),该书于1955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书中也没有提及拍号的读法。(见下图)


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汪启璋译)

1990年,李重光在《基本乐理简明教程》中明确提出了拍号的读法:“拍号的读法,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如上例(2/4、3/8)应读四二拍、八三拍。”(见下图)


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


2001年出版的《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专门设立了“拍号应该怎样读”这一问题:“拍号有两种读法,一是由下往上读,如2/4读作四二拍。二是由上往下读,如2/4读作二四拍。由于读法不统一,因而经常产生误会,如四二拍到底是2/4还是4/2就不清楚。拍号虽不是分数,但与分数有关,我们的分数是由下往上读,所以我主张拍号由下往上读。”(见下图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

问题中提到了两种读法的存在,确实,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普遍用的是第二种读法,即由上往下读,先读拍数,再读计量单位。可惜的是,作者明知道拍号上面代表的是拍数,下面代表的是计量单位,却并没有纠正以前教材的错误,而是惯性思维,误认为拍号与分数有关,根据分数读法,明确地提出了错误的读法,先读分母后读分子。这显然不符合汉语数量词的读法规则,但由于作者的威望和教材的巨大影响力,误导了一批又一批音乐学习者。连权威出版社也不统一规范,错误读法还源源不断地见诸新书,置读者于纠结中。


拍号读法之谬何时休?



【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参与讨论:

yyzb1979@163.com


- THE END -

订阅 音乐周报






















发布于 2025-08-02 05:14
收藏
1
上一篇:86版西游记拍摄揭秘,幕后艰辛,堪比九九八十一难 下一篇:和弦转位技巧解析,掌握和弦转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