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邻居家闲聊,刚坐下就听见“哗啦啦”的水声——楼上冲马桶呢。邻居皱着眉头说:“这管子吵得人半夜睡不着,早知道装修时该做点隔音。”我顺口接话:“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买点隔音棉就能解决。”
装修这么些年,我算摸出门道了:论“花小钱办大事”,隔音棉绝对排得上号。
十几二十块一米,百平的房子二三十米就够,效果却立竿见影。
关键是能铺的地方多,哪哪都能搭把手。
先说管道。
阳台和卫生间的立管最闹心,楼上洗衣机转、马桶冲水,声音跟在耳边敲锣似的。
我家当初装修,特意给这些管子“穿”了层隔音棉——先拿湿抹布擦干净管壁,裹上隔音棉,再用扎带每隔二三十厘米绑紧。
现在楼上半夜洗衣服,我躺卧室听着就像隔了层纱,轻得很。
卫生间天花板的小排水管也别漏了。
这些管子冷热水一交替,外壁容易凝水,滴滴答答不说,还潮得墙皮都起鼓。
包层隔音棉,就像给管子套了层“保暖衣”,冷凝水少了,墙面干爽不少,省得后期砸墙修修补补。
床头和电视墙也能“借力”。
要是床头靠的是公共走廊,或者电视墙背后是卧室,做背景墙时塞层隔音棉,效果翻倍。
软包的更好,里面的棉密度高,说话声、电视声传过去都变闷了,隐私感一下就上来。
有娃的家庭,儿童房地面也得考虑。
孩子蹦蹦跳跳,楼下邻居可遭罪。
铺木地板时,先在地面垫层隔音棉,再架龙骨。
木地板本身有缓冲,加上隔音棉,脚步声轻得像猫爪子,邻里关系都和谐了。
爱捣鼓乐器的朋友更得试试。
把房间墙面、天花板都架上龙骨,里面塞隔音棉、隔音毡,地面再铺层木地板+隔音棉。
关上门,里面弹吉他、唱歌,外面听着就像隔了道墙,既过了瘾又不扰民。
不过得提醒一句,买隔音棉别图便宜。
太薄的跟没铺似的,选20mm左右的才实在。
还要看环保和防火——毕竟是家里用的,安全第一。
施工时记得清理干净管道,该加阻尼片的地方别省,阻尼片像“减震器”,能减少管子震动,和隔音棉搭配效果更好。
装修这事儿,钱要花在刀刃上。
隔音棉不贵,却能解决大麻烦。
要是还没开工,真该提前备点,住进去才知道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