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华老师揭秘,弹吉他的独特“走路”思维

姚志华老师分享的“用走路的思维来弹吉他”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弹吉他的过程,特别是处理指板上的音符移动,类比为走路时的步法和移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比喻:
1. "步法与指板移动的类比 (Footwork on the Fingerboard):" "走路有“步子”:" 正如走路有基本步伐,左脚右脚交替前进,保持节奏和平衡;在吉他上,从一个音符移动到另一个音符,也需要有基本的“移动单位”或“步法”。 "大横按的“跨越”:" 像走路时迈出较大的步伐来跨越障碍或覆盖更远的距离一样,弹奏大横按(Barre Chord)时,左手需要“迈出一步”覆盖多个品格,这需要力量、位置感和精准的“起跳”与“落地”(即按实所有品格)。 "小范围的“碎步”:" 在演奏旋律或指弹独奏时,手指在指板上的移动可能像走路时的碎步或小碎步,需要快速、准确、连贯,并保持清晰的音准。
2. "平衡与稳定 (Balance and Stability):" "走路要平衡:" 走路时,重心需要不断调整,保持身体

相关阅读延伸:听姚志华老师分享用走路的思维来弹吉他


文/姚志华 朗诵/蔡丽君

关于走路


“走路”大家都非常熟悉,熟悉到几乎没人去思考这个词以及这个事情。

如果您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我相信您一定走过很多路;有平坦的,有崎岖的,有山路,甚至也会有水路...有身心愉悦的,也有精疲力尽的;无论怎样的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都绕不开一条路,那就是漫漫人生路。

我不想,也没资格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人生路,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关于用脚步走路。

“走路”作为一种运动、或者说生存技能,甚至一种本能。也正是由于我们太熟悉“走路”的每个一个动作,所以走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思考去迈出哪个脚,也不会思考两个脚会不会拌到一起,从而导致自己摔倒。

无论您现在有多么熟悉“走路”这件事情,但是您也是从蹒跚学步开始的;也是从小心翼翼的迈出自己人生第一步开始的;更是从在“走路”这件事上摔过很多次,才练就了你如今出色的本领的。只是太熟悉了,时间久了这一切我们似乎都忘记了。

如果您已经为人父母,或者观察过刚学走路的孩子,我想这点您是最清楚的。您甚至会因此感慨或是感动——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和伟大啊。

关于弹琴


练琴又何尝不是和走路一样呢?每一个能够弹奏一首流畅动听的曲子的人,也一定经历过和走路一样的过程,也会忘记如同当初学习走路一样的情景和状态。

但是在这里我更想和准备学习弹琴的朋友;和在练琴过程中正碰到困难导致自己信心动摇的朋友,以及此刻正在教别人弹琴的老师聊一聊关于弹琴和走路这件事。

因为大家都要经历和走路一样的弹琴的过程,而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所以您没必要担心自己能否学会弹琴;在弹琴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就如你当初学习走路时所摔过的跤;

当我们教别人学琴的时候更应该鼓励他们——弹琴这事是多么的简单啊,就如同你走路一样的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简单且慢的迈出第一步,拨出第一个音符;然后不停的来重复这些动作,直到我们不要去思考这件事情,还能够熟练完成它。

弹出另一条路


您会走路、甚至跑步都很快,但是这不代表您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同样会弹琴也不一定能成为大艺术家。

但是你会走路就会有机会看到更多的风景,体验更多的美;会弹琴就会窥视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世界的美妙,会感受到从自己指尖流动的音符所带给自己的愉悦和幸福。

学会弹琴无疑将会为你的漫漫人生之路,增加不少色彩与斑斓。当你拿起手中的吉他的时候,你可以在心中体验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也可以感受到站在雪山之巅俯视群山的畅快之感;用手中的吉他可以演奏出让人心肠寸断悲痛之情;更可以演奏出四季变化自然之美!而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自己曾在孩童时期学习走路的那种精神与态度!

我是姚志华一个在六弦中修行了20余年的学生,愿与你一同前行!


发布于 2025-08-01 21:14
收藏
1
上一篇:左手行云流水,深度解析手音练习中的左手技巧 下一篇:人在困难时,请牢记这几句鼓舞人心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