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的“瞥”正确读音为piē(第一声),而非“piě”。这个动词意为“很快地看一下”,常用来形容短暂但深刻的注视。
关于“惊鸿”的典故,它最早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文中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形容洛水女神宓妃(洛神)的轻盈舞姿——像受惊的鸿雁般翩然飞动,又似游动的蛟龙般柔美婉转。因此,“惊鸿”最初指代的绝代美人正是洛神(宓妃),后世也借此比喻女子轻盈灵动的美态。
补充知识:
洛神传说是伏羲之女宓妃,因溺洛水而化为神。曹植在《洛神赋》中借与洛神的邂逅,隐喻自己对甄氏(其嫂,有争议)的思慕之情,使得“惊鸿”一词成为古典文学中形容女性美的经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