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北平原金色的麦浪间,有这样一座小小的法庭:六名干警,守护着两镇十万乡亲;一方庭院,化解着千家万户纷争。这里是滑县人民法院上官人民法庭,在这里,法徽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法槌敲响着和谐的乐章。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人民法庭”的牌匾上时,干警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他们或许正在田间地头调解纠纷,或许正在进村入户普法宣传,又或许正在法庭里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上官法庭的庭长李志攀常说:“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在这里,每一个案件都不只是冰冷的卷宗数字,而是老百姓最真实的喜怒哀乐;每一次调解都不只是简单的程序流程,而是司法为民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三年来,那面挂在墙上的“先进党支部”奖牌,见证了这支队伍如何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在细微处彰显担当。当金色的麦浪再次翻滚时,上官法庭的干警们依然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用法律的温度温暖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云端调解解民忧:跨省纠纷一日结
“法官,我在河北出差赶不回来,这个官司怎么办啊?”
2025年6月,山东某公司负责人焦急的咨询电话打破了法庭的宁静。原来,该公司2021年销售的变压器至今未收到货款,跨省维权让当事人一筹莫展。
法庭立即启动“云间法庭”机制。屏幕两端,双方当事人起初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李志攀敏锐抓住争议焦点:“案件标的明确,事实清楚,建议双方互谅互让。”经过两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庭履行付款义务。“真没想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问题!”原告由衷感叹。这起跨越三省的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用7天,充分展现了智慧司法的便捷高效。
2024年以来,上官法庭已通过线上方式审理跨省市案件70余件,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警法联动化干戈:农民工的暖心年
2024年岁末,法庭里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多名农民工情绪激动地拦住正要离开的李某:“今天不给钱,谁也别想走!”原来,这些工人曾为李某父亲的建筑队工作半年多,却一直被拖欠工资。
法庭立即启动“一庭一所”联动机制。李志攀与派出所民警默契配合,一方面安抚工人情绪,一方面做李某思想工作。经过三个小时的联合调解,李某终于提供了父亲的联系方式,双方达成还款意向,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得到圆满化解。
这样的联动调解已成常态。上官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同时联合司法所构建“1+N”调解网络,选聘驻庭调解员,探索出一条多元解纷的新路径。
田间调解续亲情:父子重拾家的温暖
2025年5月,一起特殊的土地承包纠纷引起法庭重视。八旬老人张大爷执意要收回由儿子耕种多年的承包地:“他白种了这么多年,现在我要自己种!”儿子张某满腹委屈:“爸,您年事已高,我只是想帮您......”
法官没有简单开庭审理,而是把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通过走访村委会、与父子促膝长谈,法官发现老人真正的担忧是儿子的孝心。最终,在村干部见证下,父子达成协议:土地承包权仍属老人,由儿子负责耕种,收益按比例分配。签字后,张某搀扶父亲回家的背影,成为司法温情的生动注脚。
针对辖区老龄化特点,上官法庭专门设立“适老化诉讼服务站”,配备老花镜、放大镜等适老设施,编制通俗易懂的诉讼指南,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
扎根沃土,司法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官法庭将始终践行“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法治动能。
原标题:《“枫”华正茂丨“枫”吹麦浪:上官法庭的“和合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