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揭秘国家级非遗——扎念琴制作技艺的传承之旅

让我们一同探秘西藏日喀则,深入了解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念琴制作技艺”"。
"日喀则:扎念琴的故乡"
日喀则,作为西藏第二大城市,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扎念琴(一种藏族弹拨乐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中心。这里的匠人们世代相传,用精湛的技艺守护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扎念琴:藏族音乐的瑰宝"
扎念琴,藏语意为“弦子”,是藏族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它通常由桑木(一种耐用的木材)制成琴身,琴颈细长,琴头呈三角形,设有四个或六个弦。演奏时,匠人们运用独特的指法和拨片技巧,使扎念琴发出悠扬动听的旋律,充满了浓郁的藏族风情。
"国家级非遗:扎念琴制作技艺的魅力"
扎念琴制作技艺,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于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技艺不仅包括琴身的制作,还包括琴弦的选择、琴头的雕刻、琴颈的打磨等各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
"探秘之旅:感受扎念琴的魅力"
"1. 寻访传承人:"
我们可以拜访当地的扎念琴制作技艺传承人,例如著名的扎西平措大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扎念

相关阅读延伸:西藏日喀则:探秘中国国家级非遗“扎念琴制作技艺”

6月14日,记者走进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热萨乡,探访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念琴制作技艺”的具体制作过程。扎念琴,又名六弦琴,是西藏传统歌舞“堆谐”中最常用的弹拨乐器。扎念,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在西藏,扎念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014年,“扎念琴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了解,扎念琴制作共有5道基本程序:第一步,将整根木材掏空,做成共鸣箱;第二步,制作中间空心的琴杆,装上名为“卡杺”的面板;第三步,雕刻“马头”或“龙头”形状的琴头,安装在琴杆顶部;第四步,制作附在琴头、呈半圆形、向后弯曲且中间开有弦槽的扎念弦轴。最后一步,挑选羊肠、牛筋、丝线等不同材料来制作琴弦。扎念琴制作技艺的特别之处在于,为了琴身的美观,初制后还要通过雕刻马头、龙头、火焰等形状作为装饰,让扎念琴更具特色。图为制作完成的扎念琴。贡确 摄

图为拉孜县热萨村村民顿加在表演拉孜堆谐。贡确 摄

图为拉孜县热萨村村民普布穷达正在进行木材掏空。贡确 摄

图为拉孜县热萨村村民普琼次仁正在进行雕刻。贡确 摄

图为扎念琴制作过程中的半成品。贡确 摄

图为热萨村村民白玛塔木曲为扎念琴上色。贡确 摄

图为制作完成的扎念琴。贡确 摄

图为扎念琴。贡确 摄

发布于 2025-07-31 05:12
收藏
1
上一篇:小提琴安装攻略,轻松掌握安装技巧 下一篇:揭秘CHORD Dave解码器,音频解码领域的创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