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动作,跟渔获直接挂钩!有人提竿就有,有人提竿就是空气,差别就在那小小的漂尖上。
找底这事,不是说让铅坠沉到水里就完事了。
新到一个地方,先不急着挂饵料。用一块铅皮,分量足的,缠在铅皮座上抛入水中,浮漂肯定整个都没影了。接着就是向上推浮漂,一点点推,看到漂尖冒出水面一目或者两目,这时候,铅坠就是刚刚触到水底。
抛竿不要打满竿!线要是斜着进水,找出来的就是“假水深”,等会正式钓的时候,浮漂的信号会很乱,一会上一会下。
一个钓点,要前后左右都抛几竿看看。如果这个位置漂尖露三目,换个位置就只露一目,这说明水底高低不平,有斜坡或者坑。
找准了底,浮漂得往下拉一大截。下拉的距离,大概是子线的长度再加上个十几厘米,比如子线是二十厘米长,那就下拉三十厘米,目的是让两个钩子都离开水底,悬在半水中。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的在半水操作?
钩子要是碰到水底,或者挂到水草,它会支撑住铅坠的一部分重量,这样调出来的目数就不准。看着是调了四目,可能因为钩子的支撑,实际钓的时候信号完全是另一回事。
然后就是剪铅皮了,用剪刀一点点地剪,每剪掉一小块,就抛到水里看一次浮漂。一直剪到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是你想要的,比如野钓环境,调个四目就行,在黑坑钓,可以调到六目。
调漂的基准线弄好了,就可以挂上饵料找钓目了。
挂上搓饵或者拉饵,抛进钓点。浮漂会因为饵料的重量沉下去。这时候再向上推浮漂,直到它露出你希望的目数。比如想钓两目,就推到漂尖露出两目为止。
调四目钓两目是什么状态?这种状态下,水底的双钩,一个钩子是触底的,另一个钩子是悬浮的。这种状态不灵也不钝,能应对多数鱼情,信号比较稳。
如果钓目比调目高,比如调四目钓三目,这就是钓钝了。双钩都躺在水底,子线也是弯曲的。在小杂鱼闹窝厉害,或者大鱼吃口凶猛的时候,这种调法能过滤掉一些虚假的信号。
要是钓目比调目低,比如调四目钓一目,这就是钓灵。双钩都处于悬浮或者刚触底的状态,子线绷得直。这种适合冬天鱼口轻弱,或者鱼吃食小心翼翼的时候,能把微小的吃口信号反映出来。
钓鱼不能死守一个“调几钓几”的公式,鱼情在变,调法也得跟着变。
水流动的时候,浮漂在水面待不住,晃来晃去。这时候就要加重铅坠,把漂调得钝一些,可以调一目钓三目,让整个线组在水里稳定下来。
春天的鱼,刚开始活跃,吃饵的动作小。浮漂可能就是轻轻点一下,然后就没动静了,一提竿往往是空的。这时候需要调灵,调四钓一,抓住那个一闪而过的“点动”信号。
夏天的小鱼很烦人,饵料刚下去,浮漂就开始上蹿下跳,或者直接一个黑漂,提竿啥也没有。那就得调钝,调二钓三,让那些小鱼的动作传不到浮漂上。
竿子长,线组粗,浮漂也大,这种配置是奔着大鱼去的。调法就得偏钝,不然抛竿出去,大浮漂在水面摇摇晃晃,信号不清晰。反过来,短竿细线小漂钓鲫鱼,就得调灵,鲫鱼的吃口小,调钝了可能饵被吃光了都不知道。
黑坑里的鱼被钓过很多次,很滑头!它们吃饵会先试探,用嘴唇碰一碰,感觉不对就吐出来。这时候调灵,比如调六钓三,抓的就是它试探那一瞬间的“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