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布依族村寨,探寻宁静时光的“松弛感”之旅

“百年布依族村寨的‘松弛感’”是一个非常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描述。它捕捉了传统布依族村寨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活节奏、空间氛围和精神状态。这种“松弛感”并非懒散,而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容不迫、内敛平和的生活美学和精神境界。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百年布依族村寨的“松弛感”:
1. "依山傍水的格局与节奏:" "空间上的从容:"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而建,沿河而居,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理格局,天然地限制了大规模、高密度的建设,留下了宽敞的院落、静谧的巷道和丰富的绿色空间。人们的生活半径相对有限,活动节奏自然放缓。 "时间上的舒缓:" 受农耕文明影响,生活节律与四季更替、农事周期紧密相连。从播种到收获,从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形成了一种缓慢而有序的日常。没有现代都市的“时间焦虑”,生活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2. "传统生活方式的沉淀:" "手工艺的匠心:" 布依族人民在服饰(如蜡染、刺绣)、建筑(如石板房、吊脚楼)、银饰制作等方面有着悠久

相关阅读延伸:百年布依族村寨的“松弛感”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贵阳7月7日电 小暑之后的贵阳,正午28摄氏度。“00后”俄罗斯女孩雅娜一走进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就拿出手机放在支架上,白墙青瓦的民居、盛开的荷花、凉亭里聊天的老人以及小桥流水,都被她记录了下来。

“我是一名来华留学生,也是一位博主,喜欢把中国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世界。”身穿写满汉字衣裙的雅娜说,这里就像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

近日,俄罗斯女孩雅娜用手机拍摄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一隅。周燕玲 摄

雅娜所在的龙井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传统布依族村寨,寨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水溢出后形成一条观光水渠,常有身着布依族服饰的妇女在水渠边洗衣洗菜,不少游人则在小桥上拍照或在河边聊天喝茶。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雅娜,2019年来华留学,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她特别喜欢旅游,去过北京、四川等地,而这是她第一次走进中国的乡村。于她而言,富有“松弛感”的龙井村,既古朴又现代,所遇皆风景。

近年来,龙井村依托布依族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发展起了蜡染坊、酿酒坊、刺绣坊、陶艺坊、茶室、民宿等新业态,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乡村慢生活。

记者在龙井村看到,许多游客漫步清幽的古巷小道后,会去到蜡染坊选择自己中意的图案,以蜡为墨、以刀为笔、以布为纸,亲手体验画蜡和染布;或前往酿酒坊,跟着布依族老人用村中的井水,学习酿制甘甜的布依族米酒。

游客在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体验蜡染。周燕玲 摄

继City walk(城市漫步)火爆后,Country walk(乡村漫游)成为年轻人体验乡村慢生活、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而乡村所带来的“松弛感”,也使得大批青年回乡就业创业。

23岁的庭应妹2023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龙井村当起了导游。从村名的由来到发展历史,再到民族文化和古建筑,近段时间她每天为100多名游客讲解,其中不少是外国游客。

在庭应妹看来,村寨里的人们生活很惬意,每天早晨会在村子里散步、中午坐在凉亭下棋唠嗑、下午坐在河边对山歌,晚上还会举办篝火晚会,“正是村里人简单又丰富的生活,才会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90后”女孩王邦丽和丈夫在村里开了一间茶室,同时还售卖亲手制作的蜡染手工艺品,有衣服、帽子、方巾、耳环、发箍等。闲暇时,王邦丽会坐在摊位前制作手工,丈夫拿着一把吉他唱着布依族歌曲,孩童则在长廊上嬉戏玩耍。

距离王邦丽茶室的不远处,就是龙井集市,身穿蓝色布衣的老人们,常在那里摆摊售卖自家种植的新鲜瓜果蔬菜以及香肠、血豆腐等土特产,引得游客拍照和品尝。

让老房变“工坊”、农艺变“手艺”、民居变“民宿”,龙井村引入新业态,不仅破解了村落老去的难题,还催热“慢生活”乡村游。

作者 周燕玲

发布于 2025-07-26 12:16
收藏
1
上一篇:山海弦歌共鸣,惠阳吉他声动贞丰“六月六”民俗盛宴 下一篇:望谟脱贫攻坚新路径,拔穷根,以“造血式”扶贫引领产业兴旺